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在武夷山,光是有名有姓的茶樹就有三百多種,每到農曆驚蛰之日,當地的茶農們還要一起高呼茶發芽!!,才可以開始動手採茶呢!!

根據歷史記載,武夷茶的好滋味,不光是帝王喜愛,連外國人都深深著迷,西元1842年簽訂中英南京條約,當中開放的五口通商,在福建就佔了二個口岸,分別是福州和廈門,當時英國商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武夷茶運到歐洲去販賣。

風味獨特的中國茶,在當時西方世界並不常見,由於數量非常稀少,只流通在皇室貴族之間,也是尊貴和奢華的象徵,一杯瑪瑙色的武夷紅茶,開啟了歐洲人對遙遠東方的好奇之心,更充滿了對未知中國的無限想像。

在武夷山,除了知名的大紅袍茶區之外,曾是元代貢茶生產地的御茶園,也是一片擁有百年茶韻味的老茶田,荒廢後再次重建的御茶園,位在天游峰登山入口附近,相較於旁邊雲窩、茶洞等遊人如織的景點,這裡反而顯得特別冷清幽靜,一塊「御茶園遺址」石碑,孤寂的蹲在路邊,無聲記下這裡曾經是生產貢茶基地的榮光歲月。

地勢獨特的生長環境,加上丹霞地貌孕育的岩骨花香,來武夷山問茶,特別讓人有一分朝聖的心情。

IMG_5396.JPG

▲ 少了貢茶的光環加持,如今御茶園默默的佇立在茶業研究院旁邊。

當年運茶道上人聲喧囂,舟楫往來的盛況,如今早已沒入山林綠意中

元朝時(西元1279年)浙江有官人監製了「石乳茶」,當成貢品獻入皇宮,沒想到特殊的茶味深受皇帝喜愛,直到元大德六年(西元1302年),武夷山的岩茶就成了專屬貢茶,每年都要上貢360斤到皇宮,對當地茶農帶來很大的壓力。

到了泰定五年(西元1328年),進貢的茶葉增加到每年900斤,茶園還在附近增建了二座茶廠來製作岩茶,為了達到皇家要求的貢額,監製官員不分日夜逼迫著可憐的茶農製茶,受不了這樣壓榨的生活,茶農們紛紛四處竄逃,最後整片茶園只好黯然沒落在武夷山腳下。 

威權時代的九五之尊,皇帝想喝好茶,民間可是賠上了一大片美麗的茶園啊!! 

IMG_5384.JPG

IMG_5390.JPG

▲ 御茶園的入口處,有清朝乾隆皇帝的題字,如今已被一大片綠葉覆蓋掉大半字跡。

乾隆皇帝愛品茶,曾寫過二首與茶有關的詩,在喝過各地獻上的貢茶之後,他在《雨夜煎茶》中寫下就中武夷品最佳,滋味清和兼骨鯁」,認為武夷茶是所有茶品當中最好的。

富創新實驗精神的乾隆皇,還把福建產的橄欖加到大紅袍茶中,混搭成橄欖茶,風雅的寫了武夷應喜添知己,清苦原來是一家」,沒想到日理萬機的一國之君,內心也有這麼俏皮可愛的一面呢!! 

IMG_5394.JPG

▲ 茶園入口由四根花崗岩石所砌成。

石門上盤踞了一隻氣宇軒昂龍頭、獅身、虎爪、熊屁股的怪獸,這隻被藝術化的龍,代表著皇室尊嚴神聖的地位,不過因為肥壯的身軀,當地人大多叫它富貴龍。

重建之後的御茶園,看起來就像是一塊普通的茶田,不能免俗的也新添了棟喝茶品茗的小樓。

在小高的催促之下,匆匆拍完照,我們就要趕往大紅袍景區,短短二日遊的行程,將要進入合同中的最後一站了。

巴士在小小的山徑上奔馳,窗外不停變換著屬於夏天的風景,翻看旅遊書上的介紹,充滿傳奇色彩的大紅袍茶樹,以及萬里茶路上的盛世佚聞,讓人更期待接下來這趟茶園之旅。

IMG_5670.JPG

▲ 大紅袍景區入口。

武夷山的茶樹種植方式很特別,除了成片的茶田外,還有許多零散的茶株種植在小山凹的地方,我們很好奇這些茶樹為甚麼要種在山凹?小高解說了武夷岩茶的生成方式

陸羽曾在茶經上說過「爛石生上品」,由沙岩、岩以及頁岩所組成的岩石,外層看起來堅硬但其實質地質是鬆脆的,經過夏季陽光的強烈曝曬之後,表層就會剝落下來,第二年春天,經過雨水的沖刷,這些含有豐富礦物質元素的剝落土層,就會落入山凹的地方。

武夷山種植在風化岩層上的茶樹,稱為岩茶,茶農們依循祖輩流傳下來的製茶工序處理過後,發現茶葉風味特別與眾不同,這就是武夷岩茶」的由來

走在峽谷中的石板路上,二側山谷縱深且長,左右二邊共有九座高聳參天的山峰對峙著,像是九條巨龍飛天奔騰,所以這裡稱為九龍窠,步道旁綠樹竹叢密布,潺潺流水聲加上不知源頭的幽幽茶香,沿著茶園石徑漫行,竟有種遺世獨立的錯覺。

IMG_5638.JPG

IMG_5676.JPG

▲ 武夷岩茶採摘時的標準葉形「二葉抱一芽」,應該就是台灣常說的一心二葉吧!!

IMG_5639.JPG

▲ 一畦畦的茶園,插著茶葉公司或是茶農的標牌。

IMG_5657.JPG

IMG_5678.JPG

IMG_5677.JPG

▲ 九龍茗叢園裡,每種茶樹都有詳細的介紹。

因為種類太多,這些茶樹的命名方式也非常有趣!!

有以茶樹的外觀形狀來命名,如:醉海棠、釣金龜。

有以茶樹生長的環境來命名,如:不見天、金鎖匙。

有以茶樹發芽的時間來命名,如:迎春柳、不知春。

有以茶樹來源的傳說來命名,如:半天妖。

當然,這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紅袍啦!!

IMG_5653.JPG

IMG_5692.JPG

▲ 山壁上那幾顆茶樹,就是茶王「大紅袍茶樹母株」。

走到景區盡頭,九龍互望的山勢豁然開朗,熾熱的太陽照曬在岩壁上,紅色崖刻「大紅袍三個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眼前這幾顆小小的茶樹,可是整個武夷山區大紅袍的祖先呢!!

小高說我們現在喝到的大紅袍,都是從這裡開枝散葉出去的子孫〜哇))))這些都要算是樹頭了吧!!

關於大紅袍有不少傳說,有人說是古時候一位善良的老婆婆,將仙人送給她的拐杖插入山岩中,澆灌後所長出來的茶樹,當地導遊比較常說的是,清代時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路途上生了病,因為喝下大紅袍而痊癒,後來書生考上狀元,為了答謝,便將皇帝所賜的紅袍覆蓋在茶樹上,因此而得名。

不論大紅袍的來源有多麼神奇,物稀為珍仍是不變的道理,由於這幾棵母樹的茶葉數量很少,年產量只有7、8兩左右,採摘後由最頂級的老師傅親自製茶,成品大多直送中南海,或由國家博物館收藏。

有個笑話說

毛澤東曾經送了一半給史達林,但史達林卻嫌少,周恩來跟他說,主席已經送了半壁江山給你了啊!!

2008年4月,在上海國際博覽會中,20公克的大紅袍,拍賣價高達人民幣20.8萬元,不過小高說這幾顆茶樹母株現在已經不能再採摘了,改由茶葉研究所派專人記錄茶樹的生長狀況,真正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國寶了。

CIMG4800.JPG

▲ 大紅袍景區內的茶亭,泡一壺茶的價格也很驚人,從幾百元到幾千元都有。

IMG_5664.JPG

▲ 在武夷山買茶葉,常常會聽到老闆說岩韻這個詞。

簡單說就是岩茶的韻味,雖然外包裝印的都是大紅袍,但是隨著不同的茶樹生長環境、樹齡、耕作方法、肥料種類、製茶工序等條件,每批茶都還是會有屬於自己的個性。

CIMG4789.JPG

▲ 唐代時,武夷茶曾被進士孫樵封為「晚甘侯」,所以在景區內有座「晚甘亭

「晚甘指的是喝下武夷茶之後,過一段時間會回甘清甜,「侯是擬人化的尊稱,這詞常被比喻一個人的晚節高尚。

當天下午,在下梅村參觀萬里茶路時,看到有棟老宅院牆上,寫著岩茶製作的過程,真的是非常精細又講究呢!!

十道工序〜
倒青圍水
揉金撿梗篩分

而好岩茶的判斷標準〜
外型:長短適中,緊緻稍細。
顏色:鮮明的綠褐色,有蛙皮狀小白點表示烘得好。
葉底:葉片中央略帶黃,葉緣呈銀珠色為佳。
香氣: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熟味。
滋味:初入口些微苦澀,後味生津甘甜。
沖飲:八泡有餘香為上品。

茶文化在中國源遠綿長的流傳了數千年,茶葉也曾經和罌粟並列為世界二大植物,它不只掀起了中英二大帝國間的戰爭,牽動財富版圖的巨變,甚至還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結構呢!!

當生活壓力太沉重時,或許〜可以學習茶君子的無爭,靜下心〜好好的喝杯茶吧!!

 

<<武夷山國家旅遊風景區>>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303號省道旁
電話:86-599-511-3881
開放時間:8:00~17:30
web:http://www.fjta.com.tw/wuyishan/Map.html

 

讀  |

[廈門 武夷山] 青山翠竹九曲溪 仲秋武夷行

[南平 武夷山] 閩北雙世遺產保護區 武夷山行程及住宿篇(彭祖莊園)

[南平 武夷山] 邊爬邊喘邊該該叫的天游峰

[南平 武夷山] 去武夷書院和朱熹大師一起吹吹風

 [南平 武夷山] 風景秀麗但驚嚇滿點的古渡飯莊 

 [南平 武夷山] 嚴禁啤酒肚和大胸人進入的一線天

 [南平 武夷山] 滂沱大雨中的視覺震撼 印象大紅袍

  [南平 武夷山] 壯麗虎嘯岩 驚見靠腰保健奇景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