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天待在廈門,其實只是走馬看花,出發前雖然計劃了很多行程,但是到了當地,發現天氣真的太熱了,每天都在刮痧,擦萬金油,夏天真的不是旅人的季節啊!!
回程搭的是上午11:00的班機,可以很悠閒的整理完行李再出發,從七天酒店打D到高崎機場,大約50元人民幣。
回程的飛機餐是鰻魚飯,水果也換成了我愛的哈密瓜,麵包還是一樣的香酥好吃。
回到中正機場囉!!領了行李出了關,終於要回到我們可愛的家啦!!
米糕留在廈門繼續打拼,我們回來台灣努力迎接開學後的生活,暑假作業、準備開學用品、買制服。旅行過後,生活還是要繼續過,Vivian在旅遊日記裡寫著:「我喜歡廈門,因為薯條好好吃.........」,對八歲的孩子來說,食物就是她旅遊記憶的味道囉!!
對我來說,廈門的進步和便利,真的讓我很驚訝,以前課堂上那個落後、髒亂、吃香蕉皮(我的小學老師真的醬說過)的國家早已不存在,尤其是廈門在2004年還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人居獎」,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最適合人居城市」,這個城市的發展,更是讓人值得期待。
中國的經濟起飛後,基礎建設、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尤其廈門屬於經濟特區,也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走在路上,各個國際品牌櫛比鱗次,甚至很多台灣的知名企業,也跨海到這邊來加入奮鬥的行列,交通建設發達,每年透過不同的會展舉行,順便帶動了城市的觀光,走在廈門街上,有最現代化的建築,也有最傳統的文化,二者不衝突的並存著,透過觀光帶動整個城市發展,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可以好好學習的地方。
逛街時,「不小心」聽到二個阿伯在抬槓,他們用台語的髒話溝通時,跟我們用法一樣欸...(沒錯,就是那三個字.....啊啊啊....)。
令我納悶不解的是,衣服為什麼都要晾在窗戶外面啊?有時一抬頭,就會看到花內衣、花內褲,排排站在窗邊,有時還會晾在公共建築上,古蹟門口掛著某戶人家的內衣褲,(這樣被風沙吹過,不是又髒了嗎?)。
最痛苦的事,就是大鈔(100元人民幣)要換零錢(1元人民幣)真的很難換啊,因為公車不找零,上車前要把零錢備好(每人一元),廈門街頭沒有小七、也沒有你家我家全家、只有做生意的小店,好幾次為了換錢,只好一直買王老吉,(但是我真的不愛喝啊.............)。
很多朋友問我們:「會不會想舉家搬過去?」,目前也許暫時不會,但畢竟身在「國際村」時代,未來如果有機會,我還蠻希望Jacky可以到廈門大學當交換學生,體驗看看二岸不同的學習生活。
到廈門可以選擇直航或是小三通二種方式,天氣涼爽時,我覺得廈門是個蠻適合長者出國旅遊的地方,畢竟語言、飲食,幾乎沒有太大差異,可以搭船到鼓浪嶼看看老房子,再到中山路尋找舊回憶,或是搭車到廈門大學散散步也很愜意。廈門的公車非常方便,上車後投一元人民幣,就可以從起點坐到終點,公車上有電視可以看,司機上方也有報站機器,外地人也不用擔心要在哪站下車的問題。
期待下一次啟程,我想,我們應該會更認識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