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地三間店面,樓高三層的「鴻美餐飲」在狹小安靜的安民村內非常顯眼,店內熱賣三十多年的炒泡麵,也是許多金門官兵難忘的味道。
這道由阿兵哥和老闆創意激盪出的美味,用的是維力炸醬麵
佔地三間店面,樓高三層的「鴻美餐飲」在狹小安靜的安民村內非常顯眼,店內熱賣三十多年的炒泡麵,也是許多金門官兵難忘的味道。
這道由阿兵哥和老闆創意激盪出的美味,用的是維力炸醬麵
「復國墩 」原名「蚵殼墩」,這塊海邊的高地,昔日因為堆滿蚵(蠔)殼而得名,民國65年,曾發掘出「復國墩貝塚遺址」,經過考證,大約在七、八千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此過著漁獵生活。
這裡是金門的極東之地,曾是重要的前哨地區,民國48年,蔣中正先生來此視察地下碉堡工程時,發現村名叫做蚵殼墩
清朝時期,書院是地方教育中心,也是文人的講堂,小小的金門,資源並不豐富,因此非常注重子弟的教育,希望藉由仕途之路出人頭地,過去金門曾有四大書院:燕南、浯洲、浯江、金山,如今修復完成的,只有浯江和燕南這二間書院。
「救國團」這三個字,連結的是許多四、五年級,甚至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在當時那個略顯封閉的社會環境下,每年寒、暑假最讓學生們期待的,就是救國團舉辦的各種營隊啦!!
由活潑熱情的嚕啦啦團康率領,帶著大家全台走透透,六天五夜一起走在艱險的公路上,在那個還沒有賴和臉書的年代,活動中的互助和一起被值星官折磨的共患難,走出來的更是深厚的友誼,和一輩子無法抹滅的回憶。
從水頭搭公車來到縣立體育館,大概十幾分鐘就到了,最讓人感心的是,車上竟然可以刷台北捷運的悠遊卡耶!!連高雄捷運都還不能通用,在離島金門就先整合完成,這對自由行的觀光客來說,真的是貼心又方便呢!!
在金門,坐落在各村口鎮風處的風獅爺,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歷史資產,也是當地人重要的精神堡壘。早期的住民,認為風災之禍,必定是有邪魔妖怪作祟所致,因此積極尋找守護神,希望能驅邪壤災,護佑百姓的生活。
神獸獅子自古以來就被認為能招福辟邪,它以百獸之王的威猛形象,用來鎮住四面八方的妖魔邪怪,被認為有很好的嚇阻作用,而在金門,更重要的任務是剋制風煞,因此稱這一類的石獅為風獅,在金門人的心目中,風獅的地位和神明相當,故尊之為爺。
很多年前曾經在馬來西亞和檳城,看過不少華人移民在當地所興建的會館,這種帶有中式風情的娘惹文化,不只提供出外鄉親一個暫時居住的地方,常常也是華人聚會的主要場所。
每次來金門玩,我們都會選擇住在不同聚落裡的古厝裡,一棟棟有故事的老房子,百年歷史的韻味,這種充滿傳統氣息的老屋,總能給旅人一種親切回家的感覺,經過主人的介紹及導覽,可以更深入認識當地的歷史文化,也讓每次入住都帶著一種未知的驚喜,不知道這次可能會住到那個昔日大官的宅邸,或是朗朗書聲的書院呢!!
模範街原名自強街,是金城車站附近一條很有特色的老街,短短75公尺的街道上,有許多店鋪賣著小吃和伴手禮,每間樓房都有磚紅色的圓拱門,門前五腳基的騎樓相連成一整排,外觀看起來雖然都差不多,但其實每一家的鳥踏、窗飾都不太一樣,很有南洋殖民建築的風格。
去年夏天,過境金門時,在機場書架上,看到了金門高中許碧霞老師的著作
酒釀的滋味,就像榴槤一樣,愛者極愛,害怕的人就會逃之夭夭,其實酒釀是很養生的食物,可以加入湯圓一起吃。小時候,家裡的餐桌上常有這道點心,吃的時候加幾滴桂花釀,或是在小爐上溫熱後打個蛋花,冬夜的睡前,喝上一碗再鑽進被窩,不一會兒就會全身暖呼呼。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酒釀是盛行於中國各地的小吃,本省媽媽嫁給外省爸爸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學發酒釀,因為這是爸爸日思夜想的的家鄉味。
金門是著名的僑鄉,早年就有許多人為了躲避戰禍來到這裡定居,明朝以後,移居到這裡的人口越來越多,海上的倭寇盜匪頻繁出沒、加上鄭成功據金廈抗清,政治局勢動盪不安,人民生活非常困苦,許多金門人便選擇離開家鄉,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南洋地區去工作。
二年前和米糕同事一起遊金門翟山坑道時,發現坑道內不只是涼爽,天然回音的效果也很棒,後來在金門國家公園的網頁上看到,原來這裡每年十月還會舉辦坑道音樂節的活動呢!!
這個活動是大提琴家張正傑老師的創意,多年前老師來到金門,參觀翟山坑道時,發現坑道內的U字型水道,可以讓聲音傳遞至二邊,不會造成回聲阻擋,因此有了想在坑道內開音樂會的想法。
2009年,為了古寧頭戰役60週年和平祈福,金管處邀請老師策劃了二場音樂會。曾經在太魯閣、孔廟、武陵農場辦過音樂會的張老師,邀請了許多音樂家,在坑道內一起演出,渾然天成的音箱效果,讓樂迷們非常驚艷,也受到熱烈的歡迎,後來就變成很具有金門特色的活動。
去年錯過了報名時間,今年早早就和國家公園觀光課聯絡確認,開賣當天早上完全不敢亂跑,九點整馬上登入系統搶票,一陣忙亂後,幸運買到了10/25最後一場的流浪者之歌,精彩的曲目,讓我們非常期待這場秋天的音樂盛會
金門之旅的尾聲,在一片歡樂的購物行程中畫下句點,印象中的金門三寶:「菜刀、貢糖、高粱喝到飽」這回可是一樣都沒少呢!!
這裡曾經是海防要地,居民為了自保,大多以醫術、武術、製作刀器為職業,因此金門菜刀的技術優良,好用度遠近馳名,亮閃閃的刀具背後,其實帶有一點點的哀傷,因為這些用鋼彈所製作的菜刀,材料都是來自昔日二岸對峙時,射襲金門的砲彈所賜。
周末夜晚八點多,大部分的店家都已拉下鐵門休息,莒光路菜市場裡的金永利鋼刀店還亮著燈光,老闆看見我們一大群人走過,馬上喊著:「晚上八點,通通八折!!」,熱情的招呼大家進去參觀。
寬敞的店面,俐落的用一道鐵架分作二區,左邊展示著各種銳利的刀具,右邊是工作區,地上堆滿大大小小長短不一的砲彈,幾把鑄到一半的菜刀,四散在旁邊黑色的層板上,牆上掛著老闆和許多政要名人合影的照片,曾經是血腥的殺戮工具,如今卻變成金門的生財用料,這樣的轉折也許只能感概命運造化,可惜師傅已經下班,沒機會親眼看看製作鋼刀的過程。
▲ 創立於1952年的金永利鋼刀,如今已經傳承到第
海島金門,曾經因為政治和軍事上的重要地位,有過大批軍人駐守的歲月,來自大江南北的他們,隨著鄉愁,也把各種不同的家鄉味道,帶入了金門的飲食中,像是位在巷子裡,創立於1963年的成功鍋貼館,就是間山東口味的小食堂,二層樓的店面,簡單溫馨的環境,賣的是家常小炒和手工麵食。
第一代老闆陳允南先生,退伍時,因為常到河南老兵開的山東小館幫忙,學了道地的好手藝,後來自己開店,仍然依循著傳統的做菜方式,將這份老味道傳承下去。
店內牆上掛滿了媒體來訪的報導,該點的招牌菜色也不囉嗦的通通列上,比較特別的是,鍋貼一次要點三十個以上,老闆在菜單上寫得清楚明白,用餐時段可以和別人合點,不過金門的鍋貼個頭好像大頭兵,和一般吃到的那種斯文瘦長型完全不同款,點菜時千萬不要太豪邁,否則就只好打包帶走囉!!
▲ 招牌鍋貼,一個7元。
麵皮的手藝當然沒話說,鍋貼起鍋前,淋上的麵粉水中還加入了
太武山海拔約253公尺,是金門的最高峰,當地人常稱為大山,也是編號第99的台灣小百岳之一。
我們這次走的是平民路線「玉章登山步道」,沒想到剛走過玉章路扛棒一小段平路之後,接著就是不停的上坡、上坡、再上坡,平常沒在練,連小百岳走起來都好喘啊!!......((((((( ;゚_゚)))))))
一路上,有民眾也有阿兵哥,當然也有很多觀光客,只見旁邊正好有幾個圍著毛巾身穿吊嘎ㄚ的杯杯,身手矯健,走像在飛,幾個轉彎後就直衝山頂去,戰地阿伯果然是厲害角色^b
從山上眺望,對岸的廈門近在咫尺,山峰間有白色的雲霧繚繞,彷若仙境一般,豐富的林相,讓各種鳥鳴聲不絕於耳,難怪明朝進士蔡復一登過太武山後,會寫下「小鳥呼名時報客,幽花迷徑卻依人」這樣迷人的詩句了。
步道沿途可以欣賞巨大的山石和文采,古早人登山時,望著美景難免有許多感觸想抒發,所以路上有不少題了詩詞的石刻,逐句慢讀,大山的美,似乎也在這些優雅的字句中更添風情。山徑裡隱藏了幾座廢棄的軍哨和碉堡,破敗的迷彩身影,顯得有點落寞,灰舊的水泥牆邊,蔓生出許多不知名的小野花,在風中奮力的博出堅韌的生命與美麗。
目前登太武山仍有開放時間的管制,一般車輛也不能開上山(包括鐵馬),登山前,可以先和金門國家公園確認一下各步道的最新狀況。
▲ 能親眼看到郵票上的「毋忘在莒」,內心可是很
來到金門,有機會一定要來傳統的古厝民宿住上一晚,感受和飯店完全不一樣的人文風情。
金門現有160多個村,當地稱為聚落,居民大多是以血緣關係聚結在一起,保存至今的古建築,很多是以前人家的宅院或學堂,為了讓這些聚落的美能被更多人看見,由縣政府和金門國家公園,統籌協調古厝的使用權利,修繕整理之後,再公開招標給有意願經營民宿的人負責營運。
這次很幸運能包棟到瓊林的樓仔下和朗月仰澹(ㄉㄢˋ)居二間民宿,聯絡的過程中,蔡小姐和陳小姐都非常熱誠友善,雖然只能停留一個晚上,還是讓我們順利訂了房,因為大部分的古厝房間都很少,民宿主人會希望保留給住宿二晚以上的客人,所以訂房過程有些小曲折,有些民宿聽到我們只住一晚,電話那頭就先說抱歉了.......(淚〜)。古厝裡裝有現代的衛浴設備,舒適的大床,木質的家具,明亮瑰麗的紅磚牆,很有小時候回到阿嬤家過暑假的溫馨感呢!!
從慈堤海灘一路奔向瓊林,我發現金門也像濟州島一樣有三多「路多、樹多、宗祠多」,使用人肉GPS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個聚落之間,因為每條路都長得好像啊!!
穿過大大的瓊林牌坊後,一直找不到樓仔下和朗月二間民宿,幸好遇到一位熱心的媽媽,直接騎著歐都拜幫我們帶路,在小徑上七彎八拐後,終於在聚落的小巷中,找到了這二間相鄰的古厝(呼〜)。
▲ 這間是朗月仰澹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