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胡志明市之前,其實對這裡並沒有太多印象,只知道春捲、河粉很好吃,女人勤奮美麗,男人身高有點矮,其它就是過去看過的幾部文學作品和電影,想像中的畫面,應該是走在窄窄的街道上,會看到許多法式殖民遺風的建築,混搭著東南亞慣有的潮濕悶熱,有戴著斗笠挑著食物的攤販、搖船在西貢河上擺渡的漁人,有身穿奧黛、走路婀娜多姿的越南姑娘,還有隨時會從身邊竄出的摩托車,個性的小咖啡館和飄香的法國長棍麵包,當然還希望能遇到像梁家輝一樣帥氣的少爺,嘴裡叼著雪茄,臉上帶著桀驁不羈的神情,站在路邊等待他的小情人,一個剛從教會學校下課的法國少女.....。
比起用一個嚴肅的人名來當作城市名稱,個人更喜歡以「西貢」來稱呼這裡,過去有許多文學作品,都曾試圖描述她的模樣,知名法國導演、作家,瑪格麗特·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的半自傳小說《情人/L'Amant/The Lover》,敘述一個15歲家境貧窮的法國少女,和一個家財萬貫的中國富商之子,在湄公河的渡輪上相遇,發展出一段浪漫又充滿情慾的愛戀,最後卻只能無可奈何的分離,這是莒哈絲親筆寫下的故事,也是她隱藏了超過半世紀的初戀回憶,那濃烈而憂傷的愛情,最後黯然結束在西貢河畔,從此各奔東西,中國男人娶了門當戶對的妻子,莒哈絲回到巴黎,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屬於她的愛情,當年這段殘缺而粉身碎骨的愛,讓她在70歲高齡時,寫下名滿天下的作品《情人》,並榮獲1984年龔固爾文學獎,也撩起了世人對西貢這座城市的各種想像。
另外還有越裔法籍導演陳英雄的《青木瓜之味》和《三輪車夫》,勾勒出了19世紀中期,屬於西貢的詩意與現實,格雷安·葛林在《沉靜的美國人》中,描寫1950年代,發生在西貢的三角戀和當時的國際情勢,一位中年的英國記者、年輕英俊的美國間諜以及清純可人的越南姑娘,三個人之間複雜又糾葛的戀情,電影《早安越南》,那位傳奇又可愛的美軍DJ艾德倫·康納,為身處異地的美軍紓解思鄉愁緒,以及讓人看得眼淚鼻涕齊飛的音樂劇《西貢小姐》。
文學作品中也有不少以西貢為場景的描寫,Thanhha Lai在《再見木瓜樹》中,敘述越裔美籍的金河,踏上尋找新家園的旅程,西貢僑報人漫漫,親筆寫下《西貢僑報的滄桑劫難》,赤裸呈現大時代下的越南報業史以及共產黨的侵略史,威廉·杜克的《胡志明》,讓人瞭解越南國父,像列寧也像甘地的革命人生,其它還有《孤單的美國人》、《順風車遊越南》、《流浪西貢一百天》、《同情者》等,透過這些作品,也更加豐富了我們出發前期待的心情。
▲女作家傳奇跌宕的一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