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鳳山縣城有新舊二座城,因為林爽文事件,使得當時設於興隆莊(現左營)的屏山書院被毀,因此在官方和地方仕紳的支持下,於新城(今鳳山)設立鳳儀書院。位在鳳山市鳳明街62號的「鳳儀書院」是高雄市定古蹟,初建於嘉慶19年(1814年),在清代主要提供教學、祭祀和考場等任務,是鳳山市最早由民間興辦的學校,也是現有保存規模最大、建築群最完整的書院。

日治時期,書院曾被日軍進駐,成為台南衛戍病院鳳山分院、養蠶所及鳳山郡役所宿舍,也因此失去文昌祭祀和儒學傳承的功能,光復後,仍由公務人員繼續佔用,還增闢出許多違建住屋,由於欠缺管理維護,書院破敗殘舊,一度成為危險建築。

1985年,高雄縣文化局將鳳儀書院公告為古蹟,並由縣長爭取到土地無償撥用,之後編列了近1億元預算整修,2014年11月,修復完成後重新對外開放。為了恢復書院內原有的祭祀功能,還特地前往已有349年歷史的台南孔廟,進行文昌帝君分香儀式祈求香火,並邀請文化藝術專業匠師,製作文昌帝君、魁星、朱熹神像,進行神龕彩繪,重現古書院的昔日文風。

鳳山書院21.jpg

▲如今走進書院,已經感受不太到200年的歲月痕跡。

四組仿真人的公仔,重現清代書院內的樣貌,講堂上,老師正搖頭晃腦、帶領院生們,背誦著四書五經,台下卻有萬年老院生偷偷在打瞌睡,找了空位坐下後,看看隔壁同學長怎樣?啊!!有點抱歉ㄟ,這位頭大大的同學正在閉目養神啊XD

這時候突然聽到知縣來了,頭門前熱鬧非凡,知縣身邊的官兵們各個面容嚴肅,手持著「肅靜」、「迴避」執事牌,哈!!別害怕,現在時間已經穿越了200年,大家先來自拍一下囉!!

IMG_20200804_104916.jpg

▲鳳儀書院位在鳳邑城隍廟旁,也是一間具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廟宇。

IMG_20200804_105016.jpg

▲照牆位於書院建築群的最前端,原本二側都有開門,門額上有「步天衢」、「登雲路」,如今只剩下「登雲路」了。

IMG_20200804_105023.jpg

▲沿著照牆往前走,前方就是書院售票處。

IMG_20200804_105118.jpg

▲鳳儀書院的沿革歷史。

鳳山書院1.jpg

▲平日參觀免費,書院一角有翰林茶苑,可以休息用餐、點文昌燈、在學舍中泡茶、購買相關書籍。

IMG_20200804_105351.jpg

▲「登雲路」旁緊鄰著城隍廟。

IMG_20200804_105402.jpg

▲一旁草地上立了個牛墟市集,買牛的人,要先試牛力、摸牛齒,確定牠們的健康狀況喔!!

IMG_20200804_105435.jpg

▲在頭門前面廣場上,可以看見清代鳳山知縣曹謹出巡的場景。

他的身邊還有師爺、官兵,每個人的表情看起來都很嚴肅、服儀考究,前方有人敲鑼開路,並手持「迴避」、「肅靜」執事牌,讓古書院充滿了童趣。

IMG_20200804_115158.jpg

▲「頭門」指的是建築群的第一座門殿,書院內的頭門,只有在重要時刻才會打開,平常都是關著的,印象中在書院修復完成,高雄市長來主持開幕典禮時,頭門有打開喔!!

鳳儀書院頭門屬於五開間樣式,中央三間的門關著,左右邊設有房間,當時應該是為了給守門人員使用,也就是所謂的「門房」。

IMG_20200804_105600.jpg

▲清朝的武人考試中,舉石塊稱作「掇石」,大家都想來較量一下。

Vivian使盡吃奶力氣,努力想舉起幾十公斤重的石樁,但是根本搬不動,年輕人要多加油啊!!

IMG_20200804_112938.jpg

IMG_20200804_105614.jpg

IMG_20200804_105729.jpg

IMG_20200804_105703.jpg

▲武科童生練習拉弓射箭、舞刀掇石的模樣,吸引大家也想下場來比拚一下。

鳳山書院2.jpg

▲在頭門後方,陳列著一根已經損壞的「頭門中脊樑」。

「中脊樑」是屋架中最高最大的桁木,就像人體的脊椎骨,上承屋脊的重量,也是建物的中心。現在看到書院的中脊樑是仿作,中央繪有河圖洛書,二側繪琴棋書畫,來參觀時,記得抬頭看看。

IMG_20200804_110010.jpg

▲講堂背面闢磚砌圓光門,可以直接通到左右學舍。

IMG_20200804_105834.jpg

▲鳳儀書院原本就具有祭祀的功能,這次修復時,特別還原這段歷史,原本作為師長、官員辦公和住宿的「廳事」,改作「文昌祠」。

文化局特別邀請藝術家打造文昌帝君、魁星以及朱熹神像,坐鎮在這裡,考生可以來抽籤詩或是點文昌燈(到翰林茶苑辦理)。

IMG_20200804_111737.jpg

▲神龕壁畫作者是潘岳雄,他的祖父潘春源和父親潘麗水,都是來自台南府城的著名畫司。

鳳山書院6.jpg

▲書院裡的文昌祠,是由台南孔廟分香而來。

IMG_20200804_105854.jpg

▲在講堂左右二側,各有一排學舍,採對稱格局。

每排有6個房間,書院內共有12間房可以供院生住宿,每3間為一個單元,中闢敞廳,左右是房間。

鳳山書院14.jpg

▲走過二百多年的鳳儀書院,利用當年院生住宿的學舍,重新規劃了四個不同主題的空間,

包括創建期的有鳳來儀、清末時期的西風東漸、日治時期的國境之南、國府來台後的寶島台灣,如果想進去體驗院生的生活空間,可以到茶苑去消費,滿300元可以免費使用學舍空間1小時。

鳳山書院15.jpg

▲每個房間都不大,擺設的都是很有歷史感的物件。

IMG_20200804_110120.jpg

▲貢院牆上有清代鳳山進士和舉人的名單。

IMG_20200804_110302.jpg

▲書院內陳列與科舉文化相關的文物。

IMG_20200804_110144.jpg

IMG_20200804_110206.jpg

IMG_20200804_110224.jpg

▲這份童生試卷上的字跡工整、段落清楚,內容更是洋洋灑灑、寫了好大一篇,想要求取功名這件事,想來也是不簡單哪!!

IMG_20200804_110440.jpg

鳳山書院4.jpg

▲舉辦考試時,和考生關係密切的號舍,白天用來考試,晚上把板子全部移到磚托上,就變成臥鋪可以睡覺了,感覺有點像現代人的K書中心。

左邊照片是「書生籠」,裡面裝著衣物和書籍,在參加鄉試或舉人入京應試時使用。

IMG_20200804_110523.jpg

IMG_20200804_110601.jpg

IMG_20200804_110615_1.jpg

▲「鄉試」是科舉考試中的第二階段,地點在各省城內的貢院。

清代台灣隸屬福建管轄,因此台灣秀才要渡海到福州去應考,當時鳳儀書院設有「賓興」費用,提供考生旅費,並有董事帶領赴考。

鳳山書院5.jpg

▲書院內也有提供清代服飾的體驗。

鳳山書院3.jpg

▲現在還會有孩子相信宋真宗勸學文嗎XD

IMG_20200804_110821.jpg

IMG_20200804_111050.jpg

▲文化局特別將館內人氣展品「陞官圖」遊戲桌遊化。

配上小書僮、碗公和骰子,以類似大富翁遊戲的玩法,讓大家可以在紙上,體驗古代文人晉升的過程,了解清代科舉官制。

(當場小玩了一下,覺得好複雜喔!!皇上咱捐點銀子買個官好了XD)

IMG_20200804_110839.jpg

IMG_20200804_110747.jpg

IMG_20200804_110903.jpg

▲「科舉制度」是中國傳統的任官方式,而考試便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方法。

從隋朝開始,直到清末才結束,歷時1300多年,科舉制度甚至讓週邊國家也紛紛效法,至今影響力仍在,不管是入學考試或是公務人員任用,仍是以考試作為標準。

在科舉制度下,一個文科生要經歷過漫長的考試生涯,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童試:每三年考二次,須歷經縣試、府試、院試,錄取者為「生員」,俗稱「秀才」。

鄉試:要到貢院去考試,考三場,每場三天,考上稱為「舉人」。

會試:要到京城去考試,可以搭公家提供的車船,考三場九天,考上稱為「貢士」,落第的人可以參加禮部大挑成為官員。

殿試:要到紫禁城保和殿參加考試,貢士參加殿試排定名次,成為「進士」,擇優進入翰林院,其餘則成為基層官員。

當時書院的學生,歷經三關測試後,便有機會成為秀才,有了這個身份,可以到福建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在當時為了提升考運,書院內也會設祭祀場所,祭拜文昌帝君和倉聖等神明,這是清代古書院「儒」、「道」融合的特色所在。

有些人背負著家族期望,從童顏考到白髮,一考再考最後只能落魄的當個秀才,在鄉間私塾教書過一生,能夠光宗耀祖,只有少數資質聰穎或是特別努力的人,根據統計,清代鳳山地區,共有舉人45名,進士5名,在頭門廣場前出巡的鳳山知縣曹謹,就是在會試中落第後,經由禮部大挑才開啟他的仕途。

鳳山書院10.jpg

▲殿試的榜單稱為金榜,有大、小之分,小金榜要進呈給皇帝閱覽,從榜單上可以看到,李鴻章考得比沈葆楨還好呢!!

IMG_20200804_112131.jpg

▲書院內也展示了一些修復時所換下來的老物件,像是這段雕花的大木頭,就是原本頭門上的吊筒。

鳳山書院11.jpg

▲在古建築中很常可以見到的一些專有名詞,在這間展覽室旁邊,還放了許多鳳山地區的碑文。

IMG_20200804_112153.jpg

▲原址在鳳儀書院講堂東壁,立碑時間為同治12年(1873年)。

原本放置在曹公廟前,碑文記載鳳儀書院內祭拜宋濂、洛、關、閩五子牌位的緣由,並記錄書院院田租款相關資料。

鳳山書院7.jpg

▲書院在修復過程中,施工單位拆除原住戶地坪時,發現清道光年間的「奉憲禁胥役勒索紳衿碑」。

內文主要是縣令禁止衙役勒索犯人和家屬,可見當時的縣令真是一位好父母官。

鳳山書院8.jpg

▲原址在「奉憲禁胥役勒索紳衿碑」對面,立碑時間為道光5年(1825年)。

碑文內容主要是說明,捐錢設立「奉憲禁胥役勒索紳衿碑」,121人的姓名以及捐款金額。

鳳山書院12.jpg

▲清嘉慶17年(1812年)立的「公道可風碑」。

這塊高度約有180公分的石碑,原址在鳳山新城北門外(今鳳山中正路、協和路口),本來以為已經佚失,民國98年,鳳山第一公有市場(今維新路)整修時被發現,距離原地點大約有900公尺,目前已經遷到鳳儀書院內置放。

碑文內容是說當時道路遭大水沖毀,由官民共同出資整修,上面列有這些人的姓名,算是一塊災後重建的紀念碑。

鳳山書院9.jpg

▲全台各地書院分佈圖,可以看到從1723年到1895年,南部地區的書院一直比北部多。

IMG_20200804_111848.jpg

IMG_20200804_112018.jpg

▲過去住在鳳儀書院的住戶門牌。

IMG_20200804_112359_1.jpg

IMG_20200804_112508.jpg

▲日治時期鳳山街上的老店舖。

IMG_20200804_112535.jpg

IMG_20200804_112543.jpg

▲清代鳳山縣城原本在康熙60年(1721年)設立於興隆莊(今左營),後來在乾隆51年(1786年)因為林爽文事件被攻破,因此將縣城遷往下埤頭街(今鳳山),因此形成一縣雙城。

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高雄雙城記:左營聯鳳山》這本書。

IMG_20200804_113052.jpg

IMG_20200804_113113.jpg

IMG_20200804_113450.jpg

▲最後回到半開放式的「講堂」,這裡就是以前上課的教室。

準備參加鄉試的生員,坐在講堂中認真研讀,旁邊還有應考多年的老院生偷偷在打盹,講堂前方,山長或是應聘來教書的老師,正在認真的傳道、授業、解惑,台下學生們的眾生百相,其實也和現在差不多啦!!

鳳山書院17.jpg

▲這些逗趣的公仔,對一個高中女生來說,竟然可以玩很久,媽媽覺得很不可思議XD

鳳山書院18.jpg

▲「敬字亭」又稱為「惜字爐」,是古人為了崇敬倉聖所設立的建築,每隔一段時間,會將用不到的紙類集中在此焚燒。

書院內的敬字亭設在講堂左側,如今只剩下地基殘跡。

IMG_20200804_114030.jpg

▲穿過敬字亭,旁邊這棟就是翰林茶苑。

鳳山書院19.jpg

▲這裡有提供簡單的輕食、餐點、飲料,最吸引人的就是旁邊的文創商品區,展示了不少鳳山、左營地區的相關書籍,紅色購物紙袋很美也很有質感。

IMG_20200804_170258.jpg

▲對建築有興趣的人,推薦這本市面上已經很難買到,李乾朗老師所著的《鳳儀書院建築之美》

這間民間興辦的學院,不論出身高低(表演者、娼妓和衙差的後代除外),只要想唸書,都可以免費來書院學習,學費由政府補助,老師還會帶大家一起去福州參加考試,連路上相關的花費,學校也會補助,可見當時地方人士對子女教育是很重視的。

這座全台現存最大、清朝時期古書院,多了Q版人偶增添許多趣味,一路沿著登雲路、照牆走進來,在頭門廣場上,就會遇見鳳山知縣曹謹蒞臨書院,旁邊還布置了牛墟市集,從頭門旁往裡面走,可以看到身形壯碩的武生正在練武,拉硬弓、舞刀及掇石,大家也可以來和這些武人們比劃看看。

穿過草皮來到講堂,一起坐下來念段四書五經,拍幾張KUSO照打卡一下,再往後方看看學舍,來到文昌祠,好好向眾神明祈求考試順利,學業好棒棒,最後別忘記逛逛科舉考試和鳳山文史的展覽,來書院也可以長知識。

嶄新的書院雖然少了古味,透過幽默的方式重現昔日場景,讓大家可以在輕鬆中了解歷史,許多建築細節也很值得細細欣賞,像是書院前的照壁,頭門二旁的石鼓,都可以看到當初興建書院時的考究,平日來訪遊客不多,環境幽靜,而且距離市區不遠,我們從捷運美麗島站搭到鳳山站,走路進來不到半小時就到書院了,是個雨天也很適合來的地方,附近還可以順遊老城門「同儀門」、古砲台「平成砲台」、知縣曹謹建設的「曹公圳」等景點。

擁有豐富人文風情的鳳山,也可以玩得知性又趣味呢!!

 

<<鳳儀書院>>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鳳明街62號
電話:07-740-5362
開放時間:10:3017:30(週一公休)
官網:https://fongyiacademy.khcc.gov.tw/
FB:https://www.facebook.com/fongyiacademy/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