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參加「漫遊臺北城·穿梭百年時光隧道·歷史建築城市走讀」活動時,北科大建築系副教授張崑振老師,在導覽師大校園時,特別介紹了文薈廳的展出「尋常見不凡-臺北高等學校植物標本特展」,來參觀這天,發現在學校總圖書館一樓,還有「乘風翱翔的白線帽-李登輝先生與臺北高校·臺灣師大特展」,從二檔展覽中,可以看到關於台北高校的介紹,以及台灣菁英教育在近代史上的發展。

[台北 展覽] 師大圖書館《乘風翱翔的白線帽-李登輝先生與臺北高校·臺師大特展》

如同台灣大學前身是台北帝國大學,中興大學來自日治時期的農林專校,成功大學來自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台師大在2018年的校務會議,決定將1922年成立的台北高等學校校史,也一起列入學校歷史,如今在台師大校史館中,也可以看到相關檔案和照片的展出。

張崑振老師說台北高校是日治時期,專門提供在台日人子弟所就讀的高等學校,只有少數優秀的台灣人可以入學,高校大約相當於現代的大學,由於這所學校是當時台灣唯一的高校,因此競爭非常激烈,比台北帝大(現在的台大)預科還難考,畢業生可以直升日本境內各帝國大學,當年全日本只有38所高等學校,很多日本人也會跨海過來考試,台北高校可以算是全台菁英的養成所,包含已逝的前總統李登輝、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等人都是校友。

雖然因為戰亂關係,台北高校的歷史僅有20多年,在2500名畢業生中,有1/4是台灣籍,許多人的名字也都在台灣近代史中出現過,像是前副總統陳建仁的父親陳新安,前立法院長劉闊才,都是台北高校畢業後,進入京都帝大法學部,前台大醫學院院長魏火曜,當年從台北高校畢業後,直接進入東京帝大繼續深造。

20200929_師大展覽.jpg

展覽在校內古蹟文薈廳內舉行,這棟美麗的紅磚屋舍,也是台北高校剛創校時最早的建築,當時稱作「生徒控室」,主要是學生下課時休息的場所。

根據展場內的文字說明,這次展出的植物標本和文物,都是1946年由台北高校移交的博物學教具和植物標本,如今在理學院生命科學系,植物分類研究室整理後,修復了17件植物教具,並重新歸檔將近400件植物標本,以及250幅植物繪圖,透過這次的展出,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台師大這些文物資產。

IMG_20200929_134441_1.jpg

IMG_20200929_134421.jpg

IMG_20200929_134521.jpg

▲台師大校園緊鄰溫羅汀,從捷運古亭站4號出口上來,右轉進和平東路後,沿著一整排褚紅色圍牆直走,便來到充滿歐風建築的校園。

師大音樂系,是戰後第一所培育音樂專業人材的高等學府,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因此學校特地在和平東路這段圍牆上,崁入各式樂器的介紹,沿途有高大的行道樹遮蔭,緩步走來,還可以認識不少樂器呢!!

20200929_師大展覽33.jpg

▲因為疫情關係,進入校園採取實名制,先掃碼填寫資料再拿身份證給警衛確認,才能放行喔!!

如果想參觀台北高校資料室,要到校門口對面的圖書館8F,也要掃碼填資料讓警衛確認身份,週六假日不開放。

IMG_20200929_134916.jpg

▲校園右手邊,有一棟紅磚水泥建築,這是台北高校時期就存在的「講堂」,如今作為學校禮堂。

「講堂」興建於1928年10月,隔年6月完工,由總督府官房營繕課井手薰設計監督,帶著中世紀歌德建築風格形式,窗戶飾帶均有細部設計,門窗採用尖拱,典雅而莊嚴,從許多細節處的建築語彙,可以感受到西方學院的藝術氣息。

IMG_20200929_143035.jpg

▲講堂側面可以見到紅灰相間的牆飾,門窗和簷板以洗石子來呈現,門廊前的柱子,在柱體上還有四葉形的裝飾,低調而華麗。

IMG_20200929_134959.jpg

▲講堂旁邊,有一座北京大學送給師大的太極雕像,希望能共同傳承太極武藝。

IMG_20200929_143343.jpg

20200929_135401.jpg

▲由台北高校校友「蕉葉會」,在日本集資鑄造,贈送給學校的「自由之鐘」。

2013年4月23日,安置在文薈廳旁邊的維也納森林,希望能將自由自治的學風,融入誠正勤樸的校訓中。

IMG_20200929_142213.jpg

▲「文薈廳」完工於1926年,建築風格反映出1920年代,高等教育中的古典精神。

這棟建築由日治時期的美術教育家鹽月桃甫參與規劃設計,結合各種工法,建造出微現維多利亞時代英格蘭紅磚建築的風貌,立面充滿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可惜曾經遭遇火災,屋頂全被燒毀,才會換上現在的鐵皮包覆,但從牆面上的細節,仍可看出它的建築之美。

文薈廳外側廊道,採用仿哥德式飛扶壁穿廊(俗稱蝙蝠廊)的斜設計,二側屋頂牆上均有「大衛之星」。

「大衛之星」以二個等邊三角形重疊,寓意和東方太極很近似,除了裝飾據說也有祈禱的神秘力量,守護著校園裡的學生。

20200929_師大展覽20.jpg

▲文薈廳的蝙蝠廊,共有六根柱子,每支柱子上,都畫有收住翅膀的蝙蝠,代表著「福氣保佑」。

20200929_師大展覽19.jpg

▲文薈廳原本是台北高校內的「生徒控室」,就是學生準備上課前的休息處。

戰後這裡陸續被當作倉庫、教室、辦公室、咖啡廳和餐廳,現在作為展場、閱讀區,內部也有販售零食飲料和校園文創商品。

IMG_20200929_140906.jpg

▲展覽海報很有漫畫趣味,可以看到台北高校的制服,展場時間從早上8:00到晚上8:00,例假日沒有開放。

IMG_20200929_140810.jpg

▲第一次進來文薈廳,沒想到室內空間這麼高,抬頭可以看到另一側牆上的「大衛之星」。

雖然是植物標本展,但展場內也佈置了不少綠意盎然的植物,每週二、三下午3:20,在文薈廳小廳前,有提供定時導覽服務。

20200929_師大展覽16.jpg

20200929_135807.jpg

20200929_師大展覽2.jpg

▲台北高等學校時期所留下的保險櫃,對學校來說特別具有歷史意義。

20200929_師大展覽3.jpg

20200929_師大展覽4.jpg

20200929_135919.jpg

20200929_140005.jpg

▲1938年,拍攝下台北高校內博物課程上課情形,同學們沿著窗邊而坐。

20200929_師大展覽5.jpg

▲台北高校創立於1922年,當時是台灣唯一的高校,畢業生可以免試直升台北帝國大學(今台大),創校初期,校舍是借用台北第一中學校(今建中)校舍,1926年才遷到古亭町(今台師大)。

台北高校設有尋常科(中學教育)和高等科(大學預科)二個階段,尋常科招收40個名額,平均一年只錄取4名台灣人,高等科每年招收160個名額,每年錄取不到30名台灣人,競爭非常激烈,台北高校尋常科第一屆錄取的台籍生,只有魏火曜和宋進英二人。

20200929_140133.jpg

▲1940年,尋常科學生在宿舍前合照。

IMG_20200929_140321.jpg

▲作為帝國大學預科,台北高校博物科的課程中,學生要學習植物標本採集、製作、解剖、觀察,訓練過程非常嚴謹。

當時負責植物學科的老師,分別是神谷辰三郎、河南宏與福山伯明。

20200929_師大展覽6.jpg

▲神谷辰三郎是日本大阪府人,畢業東京帝國大學理科大學植物科理學士,曾任教於多所學校,1928年因為生病而離職。

20200929_師大展覽7.jpg

▲河南宏是日本兵庫縣人,東京帝國大學植物科理學士,除了教學,他也活躍於台灣山岳會,曾多次參加山岳協會所舉辦的學術標本採集活動,爬過許多台灣知名的高山,包括大霸尖山、次高山、南湖大山等。

1940年,他因為操作植物顯微鏡攝影,不小心導致雙眼暫時失明,之後過度自責而自殺,享年46歲。

20200929_師大展覽8.jpg

▲福山伯明是日本千葉縣人,1931年從台北高校畢業,進入台北帝大理農學部生物學科就讀。

1941年擔任台北帝大理農學部助教,隔年轉任台北高校講師,之後升任教授,1946年因交通意外死亡,享年35歲。

福山伯明專攻蘭科植物,許多蘭科新種都是他命名,台灣有些特有種植物,也是以他的姓氏來命名,像是福山氏飛蓬。

20200929_師大展覽9.jpg

▲從台北高校所留存下來的標本,約可分為三大類。

包括老師採集的臘葉標本,學生在鄰近各町以及台北郊區所採集製作的作業標本,另外還有一些是向專業廠商採購來教學研究用的標本。

20200929_師大展覽10.jpg

▲除了採集標本,還有許多學生觀察植物所留下的繪圖,可見當時除了學術知識理論之外,同樣也很重視觀察和操作。

20200929_師大展覽11.jpg

▲1945年二戰結束,國民政府接收台北高校,並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

之後因為急需培養中學和大學師資,1946年6月5日,成立具有大學位階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與臺北高級中學共用校地、設備、教職員。

20200929_師大展覽12.jpg

▲1946年,師院接收台北高校動、植、礦物三科儀器設備,成立「博物系」、「博物專修科」,各招收一班學生。

博物專修科在1949年停辦,博物系在1961年更名為生物學系,2003年轉型為生命科學系。

IMG_20200929_140310_1.jpg

IMG_20200929_140428.jpg

▲左邊是1927年採自台北的月桃應用標本,右邊是1926年採自台中的芭蕉應用標本。

IMG_20200929_140444.jpg

▲左邊是1926年採自台中的麻竹應用標本,右邊是1927年採自台北的刺竹應用標本。

IMG_20200929_140501.jpg

▲1927年採自台北的鳳梨應用標本。

20200929_師大展覽13.jpg

▲木窗上貼的是台北高校學生在迪化街的合影,以及畢業紀念冊上的團體照。

20200929_師大展覽14.jpg

▲木櫃中陳列許多當年採集植物標本的器具,右邊照片中所展示的就是籐製採集夾。

IMG_20200929_140628.jpg

IMG_20200929_140641.jpg

IMG_20200929_140652.jpg

IMG_20200929_140703.jpg

▲看起來很有歷史感的花剪。

20200929_師大展覽17.jpg

▲教師河南宏在台灣山區所採集到的植物標本。

左邊是1932年7月22日,採集自次高山(雪山)的植物標本,物種鑑定為玉山薄雪草,屬於台灣特有種。

右邊是1932年7月18日,採集自井澤山(伊澤山)、大霸尖山間的植物標本,物種鑑定為臺灣藜蘆,屬於台灣特有種。

IMG_20200929_140952.jpg

▲由台北高校學生坂淳在1931年採集自台北市的山黃梔標本,右邊就是他所觀察繪製的植物圖。

IMG_20200929_141002.jpg

▲教師河南宏在1932年7月18日,採集自井澤山(今伊澤山)和大霸尖山間的植物標本,屬於台灣特有種,中文名稱是臺灣藜蘆。

IMG_20200929_141026.jpg

▲由台北高校學生竹本克己,於1931年採集自台北的夏堇標本。

IMG_20200929_141039.jpg

▲由台北高校學生下春覺,於1931年採集自台北的日日春標本。

IMG_20200929_141109.jpg

▲由台北高校學生中野博正,發表於校刊上的朱槿研究論文。

IMG_20200929_141231.jpg

▲金平亮三著臺灣樹木誌。

IMG_20200929_141244.jpg

▲台北高校當時所使用的植物教科書。

IMG_20200929_141320.jpg

▲1929年採集自新高主山的植物標本高山髮草。

20200929_師大展覽18.jpg

▲右邊是台北高校所使用的植物標本櫃。

20200929_師大展覽15.jpg

IMG_20200929_140749.jpg

▲師大校本部除了有多棟歐式風格的典雅建築,還有許多歷史悠久的老樹。

IMG_20200929_142116.jpg

位於行政大樓和文薈廳之間的蒲葵林,被校內師生稱作維也納森林,草地上設有自由之鐘,這片蒲葵林在高等學校創設時就已經種植,應該是蒲葵從琉球被引進台灣,所栽培的第一批種苗。

其它還有麵包樹、近百歲的大花紫薇;蓮霧樹、印度黃檀、印度紫檀等,可以循著校園老樹地圖,一一探訪這些綠意風景。

IMG_20200929_140935.jpg

▲文薈廳屋頂以鐵架支撐,比較可惜是屋內的燈光照明,和古蹟搭配起來顯得有點突兀。

IMG_20200929_141732.jpg

▲展覽規模雖然不算大,但資料豐富說明也很清楚,現場也看到一些團體陸續進來參觀。

20200929_師大展覽1.jpg

▲角落有人形立牌可以拍照打卡,細看這段台北高校時期的歷史和老照片,也可以對日治時期的菁英教育有所了解。

20200929_師大展覽21.jpg

▲沿著文薈廳旁蝙蝠廊走出去,意外發現行政大樓後方,設立了許多教授和文學大師的短語。

20200929_師大展覽25.jpg

▲廖修平教授說:「選擇了藝術,這是條孤獨又漫長的路,沒有捷徑,要以堅毅的信念,懷抱熱情及理想,持續不斷地走下去。」

20200929_師大展覽26.jpg

▲文學大師梁實秋先生說:「人在有閒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

IMG_20200929_143936.jpg

▲葉維廉大師說:「我一直都有一個信念,就是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個潛在的舞者、詩人、藝術家。」

IMG_20200929_142330.jpg

IMG_20200929_142544.jpg

▲文薈廳另一側。

20200929_師大展覽22.jpg

20200929_師大展覽24.jpg

▲慢慢欣賞這些紅磚水泥建築,不論是窗戶造型、飾帶圖樣、洗石子面、尖塔屋頂,豐富而精彩。

IMG_20200929_135023.jpg

20200929_師大展覽23.jpg

▲講堂側廊下的光影,時光彷彿仍停駐在久遠的過去。

IMG_20200929_144928.jpg

▲穿過校本部地下道,走上來是宿舍區,門口有間販賣校園紀念商品和咖啡茶飲的TEA HOUSE。

這裡的咖啡豆,選用伊藤先生所創立的阿里山咖啡,茶飲也很用心,分別來自南投民間、苗栗銅鑼、木柵文山、屏東有機玫瑰,另外還有每日限量的台灣黑熊冰咖啡、北極熊遊非洲,其它還有手沖的莊園豆,感覺都很厲害呢!!

IMG_20200929_144748.jpg

IMG_20200929_144725.jpg

▲伊藤先生將阿里山咖啡帶回日本京都,讓日本人認識台灣咖啡的風味。

IMG_20200929_144623.jpg

▲師大路上小巧精緻的貳樓餐廳。

[台北 南港CITYLINK] 美式餐飲風格 份量超多的貳樓餐廳Second Floor Cafe

IMG_20200929_145157.jpg

▲宿舍區的紅色圍牆上,有許多曾經開在師大夜市附近的店家繪畫。

20200929_師大展覽27.jpg

▲左邊是讓人懷念的英式下午茶「古典玫瑰園」,可惜師大店已經結束營業了,右邊是開了好多年的雲泰料理「伊洛瓦底」,對學生族群來說,算是很平價實惠的選擇。

[高雄 鼓山區] 藝FUN券用起來 打狗英國領事館山上官邸 古典玫瑰園英式下午茶

循著師大路的紅磚道,走回和平東路,看時間還很早,而且師大總圖書館就在馬路對面,於是晃過去看另一個展覽「乘風翱翔的白線帽-李登輝先生與臺北高校·臺灣師大特展」。校門口的宣傳小旗幟上,以漫畫繪出了當時高校生的樣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學生頭上那頂「白線帽」,在正帽鑲上二條白線,嵌上蕉葉校徽,這是當時台北高校的制服帽。

在日治中期時,能夠配戴「白線帽」的學生,只有台北帝國大學醫學科(今台大醫學系)、台北帝國大學豫科生(直升台大的台籍學生)、台北高等學校(今台師大)的學生,對於這些來自各方的學霸,「白線帽的青春」,正是他們求學年代在校園裡的生活,大家一起學習,吟唱萬葉集,以不羈的「浪人」自居,用「敝衣破帽」的儀式、脫下皮鞋腳踩木屐,展現高校生的獨立自主,下課後在喫茶店相聚談論文學藝術理想抱負,以他們的熱情和智慧,推動世界向更好的樣子前進。

謝謝張老師介紹了文薈廳和植物標本展覽,也感謝當年發起保存文薈廳護校園老樹運動的師生,看了日治時期台北高校的故事,在那樣的時代氛圍下,有那麼多知識份子,為了爭取民主自由,願意勇敢發聲,令人很感動。

致那些曾經的少年,以及所有為這片土地努力過的人。

 

<<尋常見不凡-臺北高等學校植物標本特展>>
展期:2020年9月18日10月15日
地址: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範大學文薈廳)_
開放時間:每週一至週五08:0020:00(例假日及國定假日休)
特展網站:https://reurl.cc/N6lR9p
定時導覽:每週二、三15:2015:40
集合地點:文薈廳小廳主視覺展板前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