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的淡水清早,陰鬱天空夾著綿綿細雨,不算是個適合小步旅的日子,走出淡水捷運站,看到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已經在外等候,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參加一場相關活動,認識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成了一種習慣,也重新省思在成長過程中,從課本上所接收到那些,似是而非的陳述,還有歷史老師輕描淡寫的背後,到底還有那些我們不知道的過去。

[基隆 市區] 歷史走讀 穿越基隆228 乘載傷痛的不義遺址 八堵車站/紀念碑/和平島

搭上公車,20多個人一起在紅毛城站牌下車,導覽老師就從這裡開始, 介紹這個帶有歧視意味的用語,1628年,西班牙人初建成時,名為「聖多明哥城」,之後被摧毀,1644年,荷蘭人再次重建,名為「安東尼堡」,由於當時漢人稱呼荷蘭人為「紅毛番」,因此這裡便稱作「紅毛城」,或許面對異族人在自家土地上囂張,誰都不會開心吧!!

循著城邊的小山坡緩步而上,來到真理大學,疫情期間因為沒有特別申請,只能從牆外遠眺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這裡原名「理學堂大書院」,是來自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教會的馬偕博士,於1882年,在淡水創立的西式現代化學校,建築風格融合了基督教教義,以及台灣傳統四合院,屋脊上有八座小佛塔,用來代替十字架,充滿外地人對在地文化的尊重,目前作為真理大學校史館使用。

接著前往隔壁的「淡江中學」,這是今天走讀的重點,所以有先行文申請,在警衛室量過體溫、戴上口罩後,我們就進入校園了。

第一次來到周杰倫的母校,要探訪的是一段塵封近一甲子的往事,2007年,周杰倫曾在母校拍攝電影《不能說的秘密》,吸引很多人前來尋找片中場景,卻不知道校園內一角,其實還有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秘密」,位在橄欖球場附近,有一座紀念校內師生的「埔頂二二八蒙難紀念碑」。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jpg

淡江中學的校園很美,有許多八角塔造型、閩式紅磚建築,充滿中西合璧的歐風氣息。

學校創立於1914年,是北台灣最早的私立中學,也是少數歷經過清、日、民國三個不同時代的百年學校,校內處處可見巨大老樹和古蹟的身影,青翠蔥鬱的環境,即使隱身在寧靜的真理街上,每到假日還是會吸引很多人前來。

★平日上課時間,校園沒有對外開放,目前因為疫情期間,假日也暫停開放參觀。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1.jpg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2.jpg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3.jpg

捷運站內貼了好多淡水景點的介紹,藍天下真的很美呢!!

9:30在捷運出口集合報到後,老師就帶大家搭公車前往紅毛城。

IMG_20200314_095002_1.jpg

沿著紅毛城旁這段小斜坡往上走,就會看到牛津學堂,穿過一小段綠色廊道,隔壁就是淡江中學。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4.jpg

八角塔、紅磚建築的警衛室,充滿典雅氣息。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5.jpg

IMG_20200314_101601.jpg

警衛室後方有塊巨石,上面刻著學校簡介,後面紅磚建築就是校友館,展出淡江中學的歷屆校服。

1911年年底,馬偕博士的長子偕叡廉,在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後,來到台灣想籌辦一所中學校,初期以牛津學堂舊址當作校舍預定地。

1914年3月9日,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核發設校許可,首任校長便是偕叡廉,1922年10月,校名改為「私立淡水中學」。

1925午6月,遷到新校舍(就是現在的真理街26號),由該校幾何老師加拿大宣教士羅虔益(K.W.Dowie)所設計的「八角塔」,成為校園建築特色和精神象徵。

之後馬偕博士遺孀張聰明女士,將家族擁有的五千餘坪土地捐出,作為校內運動場(橄欖球場)使用,1922年,校友陳清忠從日本返國,之後在淡江中學任教,他將橄欖球運動從日本帶進學校,並成立台灣第一支橄欖球隊。

IMG_20200314_101632.jpg

IMG_20200314_101827.jpg

IMG_20200314_101850.jpg

2006年5月開工興建的藝能大樓。

IMG_20200314_102028_1.jpg

IMG_20200314_102033.jpg

校園內有一塊巨大的埔頂石,是藝能大樓開挖地基時,所得到的安山岩。

IMG_20200314_102124.jpg

完工於1965年的「大禮拜堂」,是當時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教堂。

這棟建築由馬偕博士的外孫,淡江中學美術老師陳敬輝設計,建築師是陳能通校長的長子陳穎奇長老。

IMG_20200314_102129.jpg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15.jpg

▲馬偕博士在牛津學堂創校初期,每天早上都會親自打鐘,召喚學生上課。

2004年3月,淡江中學男子部建校90週年,學校特地建置「埔頂鐘聲」作為紀念。

IMG_20200314_102330.jpg

IMG_20200314_102339.jpg

IMG_20200314_102351.jpg

2003年3月,為了紀念台灣橄欖球開球80週年,在橄欖球發源地,淡江中學球場一角,設立「台灣橄欖球開球紀念碑」。

IMG_20200314_102403.jpg

IMG_20200314_102514.jpg

週末上午也有小球員來練球,球場上還設了二座攀岩高台。

IMG_20200314_104853_1.jpg

從校門口一路鋪設過來的紅磚道。

IMG_20200314_102437_1.jpg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7.jpg

2007年,是228事件60週年,淡江中學校園內,設置「埔頂二二八蒙難紀念碑」,紀念在此事件中犧牲的5位師生。

1947年,228事件之初,各地民眾群起抗爭,淡江中學在日治時期,為了讓台灣年輕人可以隨時被徵調前往戰場前線,特別在1938年,由日本陸軍配發,放置槍枝在淡水中學校內,作為訓練使用,日軍撤出台灣後,這批訓練槍一直放在學校的槍械室中。

當時有一批淡水青年闖進進校園,想要強取軍訓用槍枝,準備用來反抗鎮壓行動,由於槍上印有淡江中學字樣,學校因此受到牽連。

228事件波及淡水時,校長陳能通立刻做出停課決定,要學生趕快回家避難,3月10日這天,一位住在台南的淡中學生郭曉鐘,因為來不及回家,在淡水街上郵局附近,被亂槍射殺身亡,校長陳能通和校內的體育老師兼訓導主任黃阿統,不忍學生曝屍街頭,便趕到現場協助,將學生遺體運回學校體育館,等待家長前來料理後事。

隔天清晨,軍隊進入宿舍將陳能通校長抓走,住在對面宿舍的化學老師盧園,聽到有人喊救命,便趕來查看狀況,卻遭到軍人開槍射中右肩,當場血流如注,送醫後不治,這一天正是他的訂婚日,體育老師黃阿統,一早前往察看學生大體,也未能倖免。後來淡江中學董事長林茂生,也在台北寓所被帶走,從此音訊全無,至今生死未卜。

這場悲劇,經過漫長時間等待,終於在解嚴後,可以公開談論,在部份檔案陸續解密後,淡江中學便立碑紀念,在這場事件中罹難的師生。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8.jpg

林茂生博士的夫人王采蘩女士,告誡兒子林宗義博士:「教育敵人,使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愛才是真正的報復。」

在丈夫被帶走後的日子,白天她要張羅一家人的生活,夜裡偷偷哭泣宣洩思念的情緒,親朋好友害怕被牽連,大家都不敢接近林家人,王女士只能獨自一人四處奔波尋找,打探丈夫的下落,至今屍骨衣物都未尋獲,父親的缺席,從此成為這一家人心中,永遠都不想提起的傷痛。

IMG_20200314_102631.jpg

紀念碑上,簡單記載了5位師生的生平,在細雨紛飛中,聽老師述說這段過往,大家都安靜地紅了眼眶,2007年,淡江中學也將這起事件,拍攝成「淡水埔頂228紀錄片」。

IMG_20200314_110516.jpg

IMG_20200314_110535.jpg

古典的圓拱建築,連教室看起來都特別唯美浪漫。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9.jpg

IMG_20200314_111628.jpg

IMG_20200314_111550.jpg

建於1923年的體育館,目前仍在使用中。

這棟建築造型模仿閩南式農宅,是一棟中西合璧建築,舊日稱為「男生體育館」。館內儲藏室,就是淡水228事件中,暫置學生郭曉鐘屍體的地方。

沿著體育館東側往後走,穿過幾棟紅磚建築,在校園角落緊鄰外僑墓園一角,就是馬偕博士的家族墓園。

IMG_20200314_110622.jpg

IMG_20200314_111504.jpg

IMG_20200314_110657_1.jpg

這裡原本是淡水外僑墓園,馬偕博士於1901年6月2日逝世前,便選定此處作為埋骨之地,陪伴他安息於此共有44人,大多是親人和入室學生。

IMG_20200314_110646.jpg

墓碑最高有如燭臺狀的是馬偕墓,右邊是他的妻子張聰明之墓,左邊是他的兒子偕叡廉夫婦。

馬偕墓的碑文正面,刻有英文墓誌銘,背面有漢字碑文,採直行楷書體,記載這座墓是他的學生所設立。

我們到訪這天是3月14日,墓園內仍可見到不少盛放的百合,原來每年的3月9日,不只是淡江中學校慶,也是馬偕博士登陸淡水的日子,因此很多教會人士,會來這裡掃墓獻花,感念馬偕一家人對台灣的付出。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10.jpg

IMG_20200314_110733_1.jpg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11.jpg

清幽的環境,馬偕博士一家人對台灣的熱愛和奉獻,讓人感動。

IMG_20200314_110723.jpg

IMG_20200314_111019.jpg

IMG_20200314_111313.jpg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13.jpg

充滿詩意的紅磚圓拱長廊。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14.jpg

IMG_20200314_111607.jpg

IMG_20200314_111858.jpg

IMG_20200314_112138.jpg

IMG_20200314_112145_1.jpg

為了強化鄉土教育,校內還規劃了一座小型博物館,收集許多台灣農村的文物,按照春耕 、夏耘 、秋收、冬藏,展出農村生活。

IMG_20200314_112109.jpg

IMG_20200314_112206_1.jpg

IMG_20200314_112244.jpg

台灣第一座女學堂,就位在淡江中學校園內。

馬偕博士在台灣各地宣教,有感於社會上重男輕女的風氣,導致婦女地位低落,因此便向國外婦女團體籌措經費辦學,希望讓久遭壓抑的台灣女性在接受教育後,可以提升社會地位,獲得自由和幸福,算是台灣近代史上,婦女運動的先鋒,這棟女學校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善樓」。

1884年1月,「淡水女學堂」正式開學,當時共有45名婦女入學,大多是來自宜蘭噶瑪蘭的平埔族人,也有本地傳教人員的女眷屬,馬偕為了鼓勵女性進入學校,不只免收學費,還會補助旅費、膳宿、生活等。

女學堂建築是一棟典雅的洋樓,正面有22個華美磚拱,二樓迴廊使用綠釉花瓶欄杆,正面山牆上,以磚雕手法刻有「淡水女學校」的中英文字樣,近百年來,除了校舍教室,也曾被轉作女生宿舍、幼稚園等不同用途。 

IMG_20200314_112309.jpg

IMG_20200314_112340_1.jpg

為了感謝馬偕夫人張聰明女士,當年協助向婦女宣教以及對教育的貢獻,2018年3月10 日,淡水女學堂(今日淡江中學附設國小部)旁,設置了「馬偕夫人張聰明女士教學紀念園區」。

IMG_20200314_112451.jpg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6.jpg

IMG_20200314_112440.jpg

IMG_20200314_112608.jpg

早期淡江也曾經歷過男女分校,在通往純德大樓的路口,高掛著「男賓止步」告示,卻常被惡作劇畫成「男賓正步」,讓校方困擾不已XD

離開校園後,老師帶大家散步到中正路上,擋土牆山壁上,有不少淡水景點的畫作。

IMG_20200314_113608.jpg

所有淡江中學的經典建築,都濃縮在這幅畫裡了。

IMG_20200314_114747.jpg

1930年代中期,陳澄波先生曾經頻繁地造訪淡水,並留下許多精彩的作品。

目前在淡水禮拜堂前,便設置了藝術穿堂,搭配行動導覽系統,可以了解陳澄波當時畫下這些風景時的心情。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16.jpg

淡水禮拜堂旁邊,便是「滬尾偕醫館」,這裡也是馬偕博士,在北台灣創立的第一間西式醫院。

20200314_淡水228走讀17.jpg

由於陳澄波先生也是在「嘉義228事件」中被槍決,因此淡水228走讀的最後一站,老師帶大家來戶外美術館,欣賞他的作品,走讀活動到此也正式結束了。

IMG_20200316_114304_1.jpg

從小到大,來過無數次的淡水,到今天才知道,在美麗的校園中,曾有這樣一段血色的記憶往事。

一百多年前,馬偕博士搭船來到淡水,當他看見觀音山和淡水河的美麗風景後,便在日記寫下:「感謝主,就是這個地方了。」他相信這裡就是上帝要他留下來宣教的地方,也因為他無私的付出和奉獻,這裡有了台灣第一間女子學校,以及北台灣第一間西式醫院,讓淡水小鎮在醫療、教育和女權上,有著輝煌的成果,沒想到228事件後,寧靜的校園裡,卻有個「不能說的秘密」,這段我們從不曾在課本上讀過的歷史,在被遺忘了將近60年後,才能為這些受難者立碑紀念,記載這些哀戚的過往。

每年到了228前後,總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出現,媒體也充斥著悲憤、眼淚、仇恨,各種情緒性的言論,這次走讀聽到最讓人感動的一句話,就是林茂生博士的夫人王采蘩女士說的:「教育敵人,使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愛才是真正的報復。」

寬恕敵人永遠是最難的胸襟,對於這樣的大愛和寬厚,個人覺得要做到真的很難,願我們都能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愛,也謝謝鄭麗真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從來沒聽過的歷史課。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