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書的時候,曾經有位美術老師說過,出色的藝術家,很多都是在痛苦中度過一生,因為他們追求完美,傾注所有精力,總是不斷在挑戰自己,希望能留下永恆傳世的作品。

在電影《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Michelangelo–Endless》片尾,導演伊曼威利伊布奇(Emanuele Imbucci)也有提到這個說法,米開朗基羅與生俱來的藝術家性格,即使才華洋溢,普受世人肯定,但他沒有一件作品是開心的,寧可追求極致,也不願意製造平凡,一生堅持著自己的藝術思路。追求不朽。1475年,出生於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卡普雷塞,1564年在羅馬,以近90歲高齡去世,一直到死前最後一刻,仍不斷在創作中,他的作品影響了將近三個世紀的藝術家,但多數時間,幾乎都生活在孤寂中,傾盡所有精神,一心一意專注堅持,為了創作出永恆的藝術作品而努力不懈。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通才,他是雕塑家、建築師、畫家,也是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他的作品以人物「健美」著稱,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其它還有「摩西像」、「大奴隸」等,他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的《創世紀》天頂畫,以及壁畫《最後的審判》,在藝術史上,這些精彩輝煌的成就,至今仍難以被超越。

導演邀請影帝安瑞克羅維梭(Enrico Lo Verso)擔任主演,劇本主要取材自中世紀史學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的著作,電影以類似紀錄片的風格進行,導演安排了一位旁白,飾演家喬爾喬瓦薩里,以一邊敘述一邊評論的方式,緩緩道出這位文藝復興巨擎,傳奇的創作人生,以及偉大作品背後的故事。

04.jpg

義大利影帝安瑞克羅維梭出身劇場,渾身充滿藝術氣息,神韻也和本尊相去不遠。

這次飾演米開朗基羅,雖然台詞不多,但是除了要傳達出大師的孤傲感,賣力揮斧、鑿出作品,還要長時間仰頭90度,站在鷹架上面作畫,這位半百影帝說他每天拍完戲,幾乎都是雙腿發軟、全身僵硬,連手臂都拉傷了XD

幸好電影上映後,觀眾反應熱烈,立刻榮登義大利電影首週新片票房冠軍,也因為在片中精湛辛苦的演出,讓他一舉奪下義大利「布斯托西齊奧影展」最佳男主角大獎。

06.jpg

電影主要在「文藝之都」羅馬、米蘭及佛羅倫斯三地拍攝,導演更帶著團隊,遠赴義大利西北部「卡拉拉採石場」實地取景,一探米開朗基羅當年找尋雕塑靈感的聖地。

米開朗基羅的傳世作品「大衛像」、「聖殤像」、「摩西像」,所使用的石材,都是在「卡拉拉採石場」裡開採,他認為石頭也具有生命,電影中可以看到許多幕,大師和這些大理石的對話,他從堅硬的石頭中,追尋雕刻藝術的完美境界,用盡畢生所學去瞭解石頭,並將它們從桎梏中解放,留下永恆的生命。

08.jpg

11.jpg

13.jpg

02.jpg

電影從他奮力開鑿巨石開始,以詩意又精彩的文字,介紹這位藝術家,在創造與破壞之間,鑿刻出生命的不朽。

「我在大理石中看見天使,於是我不停地雕刻,直到使他自由。」

米開朗基羅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繪畫的天份,13歲就受到大師級的藝匠肯定,在當時最具權勢的麥迪奇家族拔擢下,年輕時就創作出不少震驚世人的雕塑作品,直到提拔他的知己羅倫佐突然離世,失去依靠後,他只好到修道院地下室棲身,並改學解剖,在研究人體骨骼、經絡、肌肉、血管中,意外成就了日後在雕塑上的成就,不到30歲就完成舉世著名的作品「大衛像」。

不過藝術家的個性多半比較特別(難搞),米開朗基羅孤傲不合群,脾氣也不好,讓他在年少生活中,吃了不少苦頭,電影中提到他為何會有個歪醜的鼻子,原來是被同學霸凌所留下的傷害,只是他自己也不明白,到底是因為講話太自負(白目)被打,還是因為同伴忌妒他的才華而毆打他XD

18.jpg

導演特別安排一個角色,飾演藝評家喬爾喬瓦薩里,在生動的敘事和專業的評論中,讓大家認識這位才華洋溢卻人緣不佳的藝術全才。

05.jpg

堅定的信仰,讓米開朗基羅即使身處孤獨,也覺得幸福。「我在上帝的聖光下愛與生活。」

16.jpg

07.jpg

許多傳世經典的繪畫作品,當時都花了好幾年時間才得以完成,拍攝這部電影,工作人員也花了很多時間,重現這些場面。

19.jpg

▲這部電影裡的台詞,中文翻譯用字非常詩意唯美,加上影帝安瑞克羅維梭的詮釋,將近100分鐘片長,就像在上一堂精彩的美術課,也回顧了許多藝術史上,經典作品背後的故事。

導演伊曼威利伊布奇,除了擁有豐富藝術專業素養,對藝術史的研究考證也非常認真,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頭號粉絲,2017年,曾擔任《拉斐爾:藝術之王》的助理導演,他對藝術史的淵博知識,讓電影順利拍攝完成,因此在製片公司推薦下,接下執導《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的任務。

他對藝術的專業,不僅獲得影帝安瑞克羅維梭鼎力相助,擔綱飾演米開朗基羅這個角色,拍攝時更獲得梵諦岡的大力支持,首肯出借米開朗基羅壁畫《創世紀》、《最後的審判》以及雕塑名作《大衛像》,讓導演作4K最高規格的拍攝,細緻捕捉藝術作品的每個細節,讓觀眾在不用奔波,在大螢幕上就可以近距離欣賞,五個世紀前的大師之作。

導演在片場中,打造出米開朗基羅當年的工作室樣貌,帶領觀眾彷若穿越時光回到過去,看著這位大藝術家執著在創造永恆,留下不朽,即使面對困境,也帶著哲學式的思考,堅強意志令人動容。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

33.jpg

31.jpg

電影中最讓人驚喜的是,導演竟然能獲准進入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小聖堂(Medici Chapel),將當年米開朗基羅所留下的「密室素描」給曝光了。

這個1975年才被發現的秘密暗室,有著米開朗基羅繪製於牆上的炭筆素描,根據藝術史專家的研究,推測這些素描大約是在1530年,當麥迪奇家族重新掌握佛羅倫斯政權時,曾經幫助反麥迪奇勢力的米開朗基羅,擔心自己會受到迫害,只好躲藏在地下室中。

這些素描塗鴉,應該是當時隨手留下的塗鴉作品,負責管理梅迪奇小聖堂的巴傑羅美術館(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原本預計在2020年時,オ要開放這間「密室素描」讓人參觀,雖然這並不是米開朗基羅藝術生命中的重要作品,但仍被史學家譽為:「20世紀偉大的藝術發現」。

很開心導演能將這個片段放入電影中,更豐富了這個主題的完整性,如果沒預算飛到巴傑羅美術館,那就先來看看電影吧XD

作為一位全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一生留下了很多經典,以下是電影中有提到的幾個作品。

14.jpg

09.jpg

23.jpg

1499年的作品《聖殤/Pieta》,目前珍藏在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

當年作品完成時,米開朗基羅只有23歲,這件作品讓他聲名大噪,甚至被譽為天才,這件帶著信仰和母愛的作品,取材自聖經中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後,聖母瑪麗亞哀悼耶穌逝去的故事。

20.jpg

米開朗基羅費時四年完成的濕壁畫《創世紀/Genesis》,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這幅作品位於西斯汀禮拜堂的拱頂,在整個長方形大廳屋頂上,面積將近480平方公尺,他畫了300多個人物,由「上帝創造世界」、「人間的墮落」、「不應有的犧牲」三個部分組成,每幅場景都圍繞著各種形態坐姿的裸體青年,壁畫二側則是生動的女巫、先知和奴隸。

27.jpg

在《創世紀/Genesis》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的畫面。

亞當悠閒的斜靠著,伸手去接觸那賜予他生命的上帝,而上帝則上前伸出右手食指,似乎將控制亞當的左手,二個指尖似乎即將接觸,也是這幅作品的重要象徵。

畫中的焦點,就是神與人指頭的接觸,好像要迸出火花,把特,這麼經典的一幕,後來也陸續被電影拿去「致敬」XD據說電影E.T.的海報,外星人和人類手指相接的畫面,史蒂芬史匹柏就是參考了這幅作品。

28.jpg

米開郎基羅名作《創世紀/Genesis》,在2017年電影《死侍2》中,又再被搬出來玩了一次XD

20190705_米開朗基羅 無盡之詩1.jpg

左邊這幅《酒神/Bacchus》是米開朗基羅1496到97年作品,也是他第一件真人尺寸的雕像。

酒神因為醉酒,所以肌肉線條看起來比顯鬆弛,還略帶小腹,旁邊吃著葡萄的孩子,是長著羊腿的小薩堤爾(Satyr),他是酒神的同伴。

22.jpg

25.jpg

花了將近7年才完成的濕壁畫《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目前珍藏在梵蒂岡的西斯汀禮拜堂。

作畫當時,米開朗基羅正經歷著精神與信仰的危機,他選擇「最後的審判」這個主題,來展現他的痛苦, 「最後的審判」場面恢弘,人物眾多,分為天上、人間、地獄三個空間。

不過這幅巨作中,有不少裸體人物引起爭議,有些人認為猥褻了神靈,後來在米開朗基羅過世不久,教皇庇護四世,立刻下令給所有裸體人物,畫上腰布或衣飾,被稱為「遮羞布」。

21.jpg

目前珍藏於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的《多尼圓形畫/The Doni Tondo》。

29.jpg

1505年,教宗尤里烏斯二世,委託米開朗基羅為他製作陵墓。

1545年,米開朗基羅完成這項託付,如今位於羅馬聖彼得鎖鍊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的陵墓,其中最讓人矚目的,便是位於陵寢中央、高達370公分的摩西座像。

這座雕像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摩西頭上有二支角,根據當時的宗教理念,摩西的角,其實是一種力量與榮耀的象徵,也是他和耶和華神之間,親密關係的展現。

20190705_米開朗基羅 無盡之詩2.jpg

右邊這幅雕塑是聖經中的英雄《大衛/David》。

米開朗基羅耗時二年才完成這幅巨大的雕像,特別的是,這尊《大衛》原本是一塊雕琢失敗、長年被棄置在教堂旁空地上的石頭,經過他積極爭取,最後終於完成這件曠世巨作。

大衛的面容優雅而充滿氣勢,米開朗基羅藉著這件作品,暗喻佛羅倫斯的統治者,應該要像大衛一樣勇敢保護人民。

03.jpg

米開朗基羅生前最後的作品《隆旦尼尼聖殤/Rondanini Pieta》,可惜並未完成。

整件作品高195公分,從1552年開始創作,這是他為了自己墳墓,所雕刻的作品,原本應該是聖母從後面抱住耶穌,但現在看起來,卻更像耶穌背著聖母瑪麗亞,讓人覺得是耶穌想要安慰聖母,減輕她的哀傷。

34.jpg

在他86歲那年,決定為聖彼得大教堂,設計一個象徵宇宙的圓形大穹頂,可惜他在1564年逝世,沒能來的及看到作品完成的樣子。

蔣勳老師介紹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以及他的創作歷程。

如果對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不是很熟悉,可以在觀影前先看看蔣勳老師的介紹。

20190705_米開朗基羅 無盡之詩3.jpg

左邊是米開朗基羅本人,右邊是影帝安瑞克羅維梭,二人在眉宇之間,看起來有點神似

20190705_米開朗基羅 無盡之詩.jpg

電影海報。

電影中文預告。

想看這部電影,純粹只是興趣,其實個人對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並不熟悉,但隨著導演順暢的運鏡、光影的流動、優美的文字、感性的音樂,這場藝術洗禮,對心靈感官的震撼,讓人深深的感動、讚嘆,對於藝術知識極淺的本人來說,看完電影,就像跟著走了一回,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導覽介紹。

影片時間不長,幾乎滿座的影廳內卻非常安靜,大家全都屏氣凝神,在一幕幕作品轉換中,感受著偉大藝術家用生命所成就的經典,算是近年少見,拍得非常親切又好看的藝術人物電影,從米開朗基羅身上,也讓人明白,即使擁有天賦和才華,也需要不斷努力精進,才能成就偉大和不朽啊!!

 

讀 |

[2017 電影] 絕美重現 走入夜空下的咖啡廳 了解梵谷的悲傷《梵谷:星夜之謎》

 [2018 電影] 遠離文明才能點燃生命 後印象派大師的漂浪之旅《高更:愛在他鄉》

[2019 電影] 瞬間與永恆 刻畫印象派大師生前最後時光《梵谷:在永恆之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麋鹿與浣熊 的頭像
    麋鹿與浣熊

    一日の遠方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