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在CCTV頻道上,看了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覺得非常感動,沒想到文物修復竟是這樣一段孤獨又繁瑣的過程,從師父帶入門,磨練心性、技術,到開始接觸文物了解歷史,往往要花上好幾個十年,才能獨當一面,跟著紀錄片的腳步,近距離的了解文物和它們背後的故事,這不是一段簡單的過程,無數次的試驗、調色、為這些老物件尋求最適當的工法,讓它能有機會再現光彩。

老師傅說這份工作是一種心性的磨礪,修文物也修人品,一定要先把心靜下來,才能開始工作。隱身在故宮殿堂背後的文保科技部,辦公室位在「西三所」,這裡是慈寧宮大佛堂北面的一片院落,清朝時是嬪妃們的居住地,紅牆綠樹掩映,古色古香的工作環境,和宮牆之外熱鬧的北京城相比,西三所彷彿是穿越回到了過去的時空,被修復的文物和修復他們的職人,遵循著古老技藝和自己的節奏,日復一日的延續著這份傳統的日常。

紀錄片在台灣團隊的合作下,以電影的形式,在2017年10月6日上映,由榮獲金馬獎等多項國際大獎肯定的剪接師廖慶松參與剪輯工作,金曲製作人姚謙擔任電影配樂,黃裕翔鋼琴伴奏,重新將藏身在北京故宮院落中的文物保護部門,透過青銅器、鐘錶、陶瓷、木器、漆器、百寶鑲嵌和織綉等諸多宮廷珍寶,展現修復過程的技藝傳承和師徒情誼。

01.jpg

▲ 電影版抽掉了原本記錄片中大量的旁白,留下更多「宮」匠們對工作和文物修復的想法。

這些大歷史中的小人物,以職人精神為這些無聲的器物再現丰采,那種「擇一事,終一生」的態度,一群文物修復師的日常,成就了前人所留下的完美殘缺,日復一日默默做著相同的工作,聽著老師傅不斷提醒要「坐的住」、「不能煩」、「慢慢來」。

世人大多會讚嘆前人留下的文物華美,卻很少關注背後那些無聲的工作者,每一位修復師用歲月和專業,才能延續這些古文物的新生命。

02.jpg

05.jpg

▲ 電影從鐘錶修復開始,一座乾隆皇帝鍾愛的「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當清脆的樂音響起,鐘上的人物再次靈動穿梭,師傅說已經花了將近八個月的時間,有些零件失去功能,一動就要花上好幾天找問題點,用盡一生的時間都修不完啊!!

這位在紀錄片播出後,讓觀眾印象深刻的鐘錶師傅「王津」,低調沉穩不慍不火的講話方式,還被大陸網友封他是「故宮裡的鄭少秋」呢!!

04.jpg

07.jpg

08.jpg

13.jpg

▲ 用現代的科技,紀錄古文物的軌跡。

06.jpg

▲ 除去專業的修復場景,許多生動的小細節,也讓故宮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像是影片中出現了很多次,在故宮廣場上騎腳踏車,不禁讓人想到末代皇帝溥儀把門檻鋸了在紫禁城學騎車的故事。

每年五、六月時,御杏樹上的青杏慢慢變成了甜軟的蜜黃色,文物組就地取材拿著覆蓋文物的大白紙,到院子裡承接打下的果子,這是忙碌的工作中,難得的休閒時光。

史連倉師傅準備送給朋友一棵棗樹幼枝,他開玩笑說這是遷出故宮的「御棗」,甚至在後院裡還有幾隻肥胖可愛的「御貓後代」,每天定時餵養,也成了這些修復師的日常例行工作之一。

11.jpg

▲ 後宮裡這幾隻胖呼呼的喵,看起來日子過得挺不錯。老師傅說,這些無處不在的貓,「也許是宮廷御貓的後代」,所以也要好好照顧。

09.jpg

10.jpg

12.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 每天早上進到故宮院裡上班,要經過七道上鎖的大紅門,傳統的師徒制度,至今仍然在這裡實行著,安靜沉穩不疾不徐的工作步調,歷史終究是遠去了,那些遺留下來的,不止是文物,還有更多是對文化的保護和珍惜。

19.jpg

03.jpg

▲ 導演蕭寒說拍這部紀錄片,讓他在這些職人身上學到很多,在拍攝過程中,感受到最衝擊的一句話,就是修復師緩緩吐出「不能煩」這三個字,這對容易煩躁的現代人來說,是最精闢卻又最難做到的良言。

在映前座談時導演特別說到,故宮裡有些修復師,一開始是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入行,但在經過日復一日的工作後,卻發展出對文物修復的深刻喜愛,對於習慣快速轉職的現代人來說,工時長,薪水少的文物修復師,對這份工作的使命感,往往更令人感動。

▲ 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主題曲,陳粒演唱《當我在這裡》。

作詞:姚謙 作曲:陳粒
製作人:姚謙 編曲:劉胡軼

千絲萬縷其中 一系
安靜是穿越的 羽衣
聞到 秋光
沐浴 蟬鳴
你在時間的那裡 而我在這裡
你已等候我多時
終於知己般相遇

忱著 白雪
聽見 楊絮
你在時間的那裡 而我在這裡
以手編織著時光
溫柔磨亮了滄桑
偋息在凝望的語境
今夕是何夕

當來不及傳遞的鐘聲響起
於是我們都發現了歲月的意義
當我在這裡
當我在這裡
當我在這裡
以手編織著時光
溫柔磨亮了滄桑
偋息在凝望的語境
今夕是何夕
當來不及傳遞的鐘聲響起
於是我們都發現了歲月的意義
當我在這裡

雖然已經看過三集的紀錄片,但電影版上映時,還是很想在大螢幕上重溫這樣的感動,其實電影版加上姚謙老師的配樂之後,整部影片更添許多人文氣息,每位修復師在陳述對工作對人生的想法時,緩緩的流洩出輕柔的鋼琴聲,更讓這部電影美得像首詩。

建築宏偉的故宮,12位修復師,各自在不同的崗位上,靜默地將日子獻給修復工作,為舊文物再創新風采,幕落,陳粒空靈的歌聲響起,導演特別收錄了故宮招聘新人受訓修復文物的場景,一場傳承又將開始,電影最後,看到文物部門已經搬離原本太妃居住的區域,嶄新的文物醫院,少了舊院落的歷史感,但不變的是,那些文物所擁有的光芒與精彩,還有職人們將細瑣做到極致的專業精神。

 

|  推‧薦讀  | 

 《典藏‧古美術》第285期6月號 

《我在故宮修文物》

文物修復師:工作時聊個天都不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麋鹿與浣熊 的頭像
    麋鹿與浣熊

    一日の遠方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