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在CCTV頻道上,看了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覺得非常感動,沒想到文物修復竟是這樣一段孤獨又繁瑣的過程,從師父帶入門,磨練心性、技術,到開始接觸文物了解歷史,往往要花上好幾個十年,才能獨當一面,跟著紀錄片的腳步,近距離的了解文物和它們背後的故事,這不是一段簡單的過程,無數次的試驗、調色、為這些老物件尋求最適當的工法,讓它能有機會再現光彩。
老師傅說這份工作是一種心性的磨礪,修文物也修人品,一定要先把心靜下來,才能開始工作。隱身在故宮殿堂背後的文保科技部,辦公室位在「西三所」,這裡是慈寧宮大佛堂北面的一片院落,清朝時是嬪妃們的居住地,紅牆綠樹掩映,古色古香的工作環境,和宮牆之外熱鬧的北京城相比,西三所彷彿是穿越回到了過去的時空,被修復的文物和修復他們的職人,遵循著古老技藝和自己的節奏,日復一日的延續著這份傳統的日常。
紀錄片在台灣團隊的合作下,以電影的形式,在2017年10月6日上映,由榮獲金馬獎等多項國際大獎肯定的剪接師廖慶松參與剪輯工作,金曲製作人姚謙擔任電影配樂,黃裕翔鋼琴伴奏,重新將藏身在北京故宮院落中的文物保護部門,透過青銅器、鐘錶、陶瓷、木器、漆器、百寶鑲嵌和織綉等諸多宮廷珍寶,展現修復過程的技藝傳承和師徒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