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 2011年夏天, 浣熊接受調任, 成了在對岸工作的台幹, 麋鹿也成了飛來飛去的台媽
◎ 這裡紀錄我們在《漳州、廈門、台北的生活, 以及全家人曾經一起走過的足跡》
◎ 寫信給我: meeko0322@gmail.com facebook.png plurk.png plus48.png

「閱樂書店」位在松菸園區東側,2013年曾是偶像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劇中場景,戲劇拍攝結束後,2014年成為一間真正的書店,除了特色選書,還有提供輕食和咖啡,美麗的綠色小屋,臨著小小池塘,多數時候是安靜的,這裡是台北城市裡一個奇幻的所在。

看起來頗有歷史感的日式老屋,在80多年前,(昭和14年,1939年)曾是菸廠內的育嬰室,當時有一千多名員工,其中近七成是女性,作為現代化工業村的楷模,也為了讓員工安心上班,所以在廠內設置了育嬰室。

1998年,松山菸廠停止生產,遷併台北菸廠,從此走入歷史,2001年,因為工業村的概念,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廠區內的建築多數被保留下來,這幾年隨著古蹟活化,陸續轉作其它用途,昔日的育嬰室也成了文青沙龍。個人偏愛從書店側門進去,被大片綠色植物包圍的入口,有種拜訪龍貓家的趣味感,繞進小徑,踏上階梯,覺得等會Totoro就會跑出來迎接(並沒有好嗎XD)。

站在屋前,聆聽著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玻璃門片上的舊照片,簡單訴說了這裡的過去。推開木門,穿過一段類似緣側的空間,二旁牆上有一些海報,以及在《書店裡的影像詩》中,所提到的40間書店,半敞開的門旁,擺放了一些藝文活動資訊,走進書店的第一眼,視線馬上被屋內一側大片的書牆吸引,室內擺設了不少老物件,黑色復古鋼琴、舊木門改造的長桌、老房子挑高的屋樑結構清晰可見,隨著這樣的氛圍,心也慢慢安靜下來了。

20190228_閱樂書店.jpg

▲和劇中場景同名的「閱樂書店」,是個

文章標籤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aku Waku Burger的第一間店,開在信義區吳興街北醫附近,是二位年輕小老闆開的日式漢堡店,以和風洋食為主,開幕之後非常受歡迎,也是我們經常去吃早午餐的店家,今年5月他們進駐誠品南西開了2號店,趁著開幕不久過來嚐鮮(菜單不太一樣),食物依然好吃空間也很舒適,吃完飯還可以到樓下書店和百貨商場逛逛,而且中山店就在捷運出口旁邊,交通上更方便呢!!

來到誠品南西,隨著電梯緩緩向上,來到五樓書店後,沿著收銀機方向走到底,會看見一個往上的樓梯,走上去有個5+的隱密空間,Waku Waku Burger わくわく中山店,就開在書店裡的夾層,店內主要提供日式風味漢堡、早午餐,輕食小點、飯類料理和各式飲品,潔白而簡約的空間設計,走進這裡,讓人有種舒適放鬆的自在氛圍,透過座位旁的玻璃窗往下望,可以看見樓下書店內的景象,和我們常去的101店,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

點餐在白色吧檯處,迎面是服務人員親切的笑容,就像「わくわく(Waku Waku)在日文中的涵意,有著對美好事物期待、興奮的心情,雖然客人很多,但並不顯得忙亂,這裡不收服務費,找到座位後直接去櫃檯點餐,除了送餐外其它自己來,店內選用新鮮食材製作餐點,候餐時間會比較久,不過吃完會讓人湧現滿滿的幸福感,長型空間裡,規畫了各種不同高度的座位,不管是一個人來或是和家人朋友一起來,都能有適當的安排。

20200621_waku waku.jpg

▲中山店內的座位不多,分為

文章標籤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撫臺街洋樓」位在延平南路上,鄰近北門廣場,是台北舊城區內(城內),現存年代最早的民間建築,附近居民都稱「石頭厝」。在日本離開台灣後,曾經做為退休軍眷的宿舍,1997年底,正式被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2000年遭遇火災,燒毀二樓木造部份,只剩下一樓石頭建築,2007年,台北市文化局開始進行修復工程,2013年起,由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進駐至今,這裡經常舉辦各式以人文為主題的展覽,免費對外開放。

延平南路舊稱撫臺街,過去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期間,曾在今天的延平南路、武昌街口,設置巡撫衙門,所以這條路在當時被稱作「撫臺街」,日治初期的撫臺街,大約就是今天博愛路、武昌街、中華路和北門之間的範圍,1922年,日本推行「町名改正」,「撫臺街」改成了「大和町」,一直到1946年,才以延平南路為街名,使用到現在。

這棟位在撫臺街上的建築,被稱作「撫臺街洋樓」,其實洋樓和撫臺街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20200619_撫臺街洋樓.jpg

▲超過百年的石頭厝,屹立在

文章標籤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來到北門廣場,穿過馬路走進延平南路,除了有好吃的鄭記豬腳飯外,在獨棟的撫臺街洋樓對面,有間90多年的老房子「京町8号」也非常精彩,目前由一對基督徒夫妻經營咖啡館,自在舒適的氣息,還原了老屋本身的溫度,館內略帶工業風的簡約設計,曾經獲得老屋新生大獎特別獎的肯定。

[台北 中正區] 夏至北門 百年古蹟見證台北城市發展 高石組本社建築 撫臺街洋樓

店家剛好位在北門城內古蹟林立的三角地帶上,在二側臨街處,都設置了日式拉門,可以看見不一樣的風景,來這裡喝杯咖啡,安靜享受片刻悠閒,讓人彷彿回到了舊時光中,品讀著台北城所留下來的故事。

20200619_京町8號.jpg

▲咖啡館的地址是

文章標籤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永春捷運站附近住了快20年,這一區巷弄裡有不少好吃的美食,價格比市政府、永吉路30巷那邊親切許多,有些店家也默默經營了30多年,或許沒有吸睛亮眼的裝潢,但是樸實的好滋味,早已收服在地人的胃和心。

最近天氣實在太熱了,又來到吃冰的季節啦!!推薦二間距離永春捷運站不遠,走路可到的親民小食,一間是松山工農對面的「小黑人米苔目」,這家店在夏天會有米苔目冰,選幾樣配料淋上黑糖水,就是清涼消暑的好選擇,另外一間是松山商職附近的「大方冰品」,冬天賣甜湯,夏天會有季節限定的芒果冰,二間都是我們N訪過的愛店。

20161119_205909.jpg

▲大方冰品位在信義路六段上,距離

文章標籤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一段時間沒來西堤用餐了,最近看到瘋美食(王品集團app)在辦活動,消費1000元送1000元,真的殺好大,於是和Vivian訂了平日晚餐過來,地點當然就是交通方便的復興南店啦!!

晚上六點,店內幾乎快客滿,服務人員非常忙碌,主餐有小小更新,目前復興南店提供的是「限定版」菜單,在甜點、飲料、湯品上有比較多選擇,可以參考官網上的內容。

20200618_西堤牛排.jpg

▲成立將近20年的西堤,可以算是

文章標籤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vian小學的時候,因為參加陽明海運舉辦的繪畫比賽,頒獎典禮隔天,主辦單位帶大家來參觀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和新北艦,當時聽導覽老師介紹這棟屹立在基隆火車站旁的歷史建築,印象很深刻。

[Vivian 紀錄] 世界海洋日 烈日下登新北艦初體驗

[基隆 仁愛區] 古蹟新生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這麼多年過去,當初看到的基隆火車站早已拆除到只剩下水泥架,新穎的基隆火車站,隨著國門計畫也已正式完工啟用,而文化藝術館這棟建築依然立於港西街旁,看著這個城市百年來的變遷。

今年6月初,在電子報上看到「歷史建築陽明海運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成果展」的訊息,便找了週間平日過來參觀,沒想到這次的展出,還涵括了「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意外看到不少關於基隆老屋再利用的介紹。

20200604_基隆陽明海洋文化館.jpg

▲港西街上,見證基隆在

文章標籤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出基隆火車站,如果不往廟口方向去覓食,其實穿過一座長長的藍色陸橋,往安一路的方向走去,也是一個熱鬧的美食商圈,像是小文肉羹魯肉飯、郭家巷頭粿仔湯、無名潤餅、劉家花生行的花生醬、紅豆餅等........精彩程度不輸廟口,人潮卻少很多,而且很多都是在地人常吃的老店,熟悉的傳統口味,有鹹有甜,交織出基隆人的日常。

那座橫亙在鐵道上方、和馬路並列的藍色陸橋,就是「中山陸橋」,以前稱作「高砂橋」。

中山陸橋興建於1976年,是連接基隆火車站到罾仔寮的簡便通道,之後為了讓周邊區域往來可以更加便利,於是不斷擴建,便成了今日所看到的樣貌,人行陸橋上有極富基隆「雨都」特色的雨遮,遠望彷彿一條藍色長龍,盤踞在鐵道上方,130公尺長的陸橋,除了方便安樂區的居民回家,也承載著許多老基隆人近半世紀的記憶。

20200604_基隆中山橋.jpg

▲蜿蜒的陸橋,即使面漆多已

文章標籤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邦彼諾Bambino」位在基隆歷史建築「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內,很多年前曾經來訪過,最近看到換了新的經營團隊,主打在地食材新鮮海產的漁夫鍋和義式料理,趁著來參觀「歷史建築陽明海運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成果展」,順便來這裡吃午餐。

[基隆 仁愛區] 港灣新生計畫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在地老屋/館舍建築調查成果展

日治時期,基隆是北台灣重要的出入港口,1915年,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在港邊興建了這棟「官商聯合」的建築,就是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的前身。日本郵船作為當時代表性的航商,建造時也花了許多巧思在屋舍設計中,像是圓形拱窗、牛眼窗、尖頂圓塔,牆身還滾繞著「橫帶」,讓遊客一來到基隆,馬上就會看見這棟充滿特色的建築。

20200604_邦彼諾1.jpg

▲入口處新開了

文章標籤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在民歌餐廳還算流行的年代裡,Casablanca這首英文歌,算是蠻熱門的點播歌曲,當熟悉的旋律一下,配著桌上的Mojito,微醺中總是能讓氣氛變得浪漫、夢幻且迷濛,當時並不知道原來Casablanca除了是歌名,也是一個遙遠的地名,它位在北非,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和金融中心。

直到最近看了重新上映的電影《北非諜影/Casablanca》後,才知道原來卡薩布蘭卡背後有許多故事,在17、18世紀時,葡萄牙、西班牙入佔領此地,看到很多房屋都是白色的,就將這裡命名為Casablanca,在西班牙語中,casa指的是房子,blanca是白色,所以Casablanca就是「白色房子」的意思。

電影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下的歐洲,當時北非的卡薩布蘭卡正由法國所控制,巴黎淪陷後,歐洲難民的逃亡路線,大都經由馬賽渡過地中海到北非,再到法屬摩洛哥卡薩布蘭加,在當地取得通行許可後,繼續轉往葡萄牙里斯本,最後逃亡到美國,因此在卡薩布蘭卡聚集了來自各國的人,在詭譎的氣氛下,大家都在尋找逃出的機會。

13.jpg

▲這部1942年所推出的

文章標籤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