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遺跡博物館(War Remnants Museum.)」於越戰結束後不久開放,是胡志明市區一個熱門景點,三層樓的博物館氣氛平靜且嚴肅,以大量歷史照片和文字紀錄,展示越戰時期,美軍如何以各種軍事武器,虐待屠殺越南人民,像是美萊村大屠殺、新春進攻事件,以及受到橙劑影響,當地誕生大量畸型兒,許多展品都含有大量的反美宣傳,強調美國政府當年的不當行為,各種寫實殘忍的畫面,讓人真實深刻感受到,戰爭對人類所帶來的殘酷與傷害。

博物館位於第三郡武文秦街(Võ Văn Tần),前身是越戰時期美軍情報中心,戰爭結束後,越南政府於1975年9月4日成立「美國戰爭罪惡館(Exhibition House for US and Puppet Crimes)」,從名稱就可以感受到當時二國之間濃厚的敵意,直到1995年,美越重新恢愎邦交後,越南政府才將這裡改名為「戰爭遺跡博物館」,這裡也是越南唯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和平博物館。

展覽分為室內、外二個部分,戶外擺放了越戰期間美軍曾經使用過的軍機、炮彈和各種毒氣彈,以及一座依照原比例還原的「虎籠」,內部有一座20世紀初期,運到越南的法國製斷頭台。如果有安排古芝地道行程的人,非常建議可以先來參觀戰爭遺跡博物館,了解越戰相關的時空背景,這樣在古芝地道參訪時,將會有更多深刻的感受。

戰爭遺跡博物館.jpg

▲酒店門口的大叔,知道我們要去參觀戰爭遺跡博物館,非常激動的說一定要去看看,搭計程車過來很方便,2.3公里,大約台幣40元,不到10分鐘就來到博物館門口。

越南戰爭(1954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作「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由接受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受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

美國從1965年3月起,展開「滾雷行動(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開始對北越發起轟炸行動,同時派遣大規模地面部隊登陸南越。

越戰的主戰場發生在冷戰時期的越南,並遍及周邊許多國家,像是寮國、柬埔寨、韓國,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也是影響最重大的戰事。

雖然出發前已經做過功課,也看了幾部越戰相關的紀錄片,但是親自來到博物館,站在這些軍事武器前,看著文字紀錄和照片,那種赤裸直面戰事的驚心感受,讓人落淚的震撼與凝重,依然使人備感衝擊,無法平靜以對,好幾次都必須走出展間外大口呼吸,透氣一下,才能繼續看下去。

同樣都有美軍介入的韓戰和越戰,為何南越與南韓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02.JPG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胡志明市內大部份的景點都集中在右邊的第一郡,戰爭遺跡博物館位在第三郡,從我們住宿的東桂神秘島酒店過來,距離不遠。

[胡志明 第1郡] 旅宿推薦 時光流淌中的西貢印象 東桂神秘島酒店(房間/環境篇)

[胡志明 第1郡] 發現地方風味 入住贈送免費下午茶 東桂神秘島酒店(早餐/下午茶)

IMG_20190701_095516.jpg

▲參觀前先購買門票,Vivian的年紀可以買半票,博物館早上7:30開門,下午18:00關門。

IMG_20190701_095611.jpg

▲我們三個人花了VND10,000元,大約台幣140元。

入場後,服務人員會給一張印有和平鴿的小貼紙,因為午休時間長達一個半小時,所以身上有貼紙的人,當天就可以不限次數進出。

IMG_20190701_095734.jpg

IMG_20190701_095735.jpg

▲戶外展區一幅大型輸出的照片,是日本攝影師中村梧郎先生,在1976年5月6日拍下的作品。

小男孩赤腳站在因為灑落橙劑而枯萎的紅樹林中,眼神茫然無助的望向前方。

照片標題:「Mangrove forest destroyed by chemicals.被化學品破壞的紅樹林」。

IMG_20190701_095743.jpg

▲從1962至1971年的戰爭期間,美軍為了對抗北越軍,大量噴灑有毒的「橙劑」,總共噴灑了超過8000萬公升。

「橙劑」是由二種除草劑按比例混合而成,接觸到除草劑的植物,大約在二天內便會死亡。其中含有致命的化學物質,毒性非常強,生活在受到「橙劑」汙染的環境中,不但容易致癌,還可能會生出身體有缺陷的新生兒。

1969年,有學者研究發現橙劑以及其它的除草劑中,含有第一類致癌物質「戴奧辛」,若進入人體,需要14年才能完全排出體外,但在越戰期間,由於南越總統吳廷琰強烈要求,必須啟動「牧場助手行動(Operation Ranch Hand)」,針對埋伏在叢林中的越共。透過大量噴灑「橙劑」,使植物樹葉掉落,讓越共失去遮蔽物,暴露藏身之處,因此美軍便開始從空中大量噴灑橙劑。

含有劇毒的橙劑在滲進土壤後,又進入到地下水和附近的河川中,受害者吃下有毒的農作物和飲用水後,陸續造成各種身心疾病、絕症,連生下的孩子,也出現四肢變形、身體扭曲、頭部異常腫大等缺陷,這些有毒物質,讓他們的身體從器官到皮膚,都造成了嚴重的病變,許多後遺症至今仍持續在發生。

根據博物館記載的數字,當時橙劑(落葉劑)的暴露範圍,涵蓋了480萬名越南人,其中有300萬人都成了化學武器下的受害者,並造成至少有15萬名畸形嬰兒誕生。

多年來,越南受害者多次向美國聯邦法庭,提出對橙劑製造商的集體訴訟,但美國至今仍然沒有針對橙劑責任賠償做出回應,2016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卸任前出訪越南,所到之處均受到熱烈的歡迎,當時美國有學者建議他,出訪時應該要正視越南的橙劑受害者問題,但歐巴馬針對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也沒有前往探視橙劑受害者。

IMG_20190701_095803.jpg

IMG_20190701_095833.jpg

IMG_20190701_095847.jpg

IMG_20190701_095909.jpg

▲戶外空間展示當年美軍使用過的戰機和武器,包括直升機、戰機、炸彈、M48巴頓坦克,以及一架A-1攻擊機(突然想到金門!!)。

另外在入口左手邊有一棟獨立的建築物,稱作「虎籠(Tiger Cages)」。

低矮的入口,裡面是按照原尺寸重建,昔日南越政府在昆山島(Côn Sơn Island)囚禁政治犯的監牢,據說裡面還有斷頭台遺蹟.....,當天剛好遇上一個超大群的旅行團來參觀,大熱天不想排隊,所以就沒進去了。

IMG_20190701_095934.jpg

▲博物館館徽是一隻白色和平鴿,入場發的貼紙也是這個圖案。

IMG_20190701_100013.jpg

▲一樓是常設展區,以文字照片和文物,介紹越戰歷史、影響,以及越戰期間,各國之間的政令文宣和反戰海報。

和樓上的展出內容相比,一樓的展覽算是比較適合闔家參觀的,文字敘述居多,照片也不會讓人看得難受,不過現場三十幾度的高溫,沒有冷氣,只有幾台老舊的電風扇在頭頂轉啊轉的,真是熱爆了!!

IMG_20190701_100040.jpg

IMG_20190701_100055.jpg

IMG_20190701_100107.jpg

IMG_20190701_100108.jpg

IMG_20190701_100133_1.jpg

▲展場內有路易莎·達根(Luisa Duggan)的攝影作品。

她是一名建築師,熱愛攝影,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教授城市規劃。

2018年5月8日,他們全家來到胡志明市,這裡是她的祖父當年最後出現的地方,之後死於一場大屠殺中,他們一起在城市附近散步,用後人的眼光來緬懷50年前,祖父所陳述關於西貢的一切,最神奇的是1968年祖父帶去戰場的相機,竟然奇蹟般地回到這家人身邊,現在她隨身帶著相機,繼續探索屬於越南在地的故事。

IMG_20190701_100145.jpg

IMG_20190701_100954.jpg

IMG_20190701_101258.jpg

路易莎·達根(Luisa Duggan)和母親一起走訪了會安、順化等地方,和當地人聊天,用雙腳感受這片祖父曾經待過的土地,用鏡頭記錄下他們對越南的感受。

IMG_20190701_100219.jpg

IMG_20190701_100220.jpg

IMG_20190701_100329.jpg

▲1968年1月30日,越共游擊隊在春節期間發起進攻,駐越美軍最高統帥威廉·魏摩蘭將軍倉促應戰,這次雙方的交火被稱作「新春攻勢(Sự kiện Tết Mậu Thân)」。

由於戰況緊張,西貢也加強了安全戒備,到處都是帶刺的鐵絲網和憲兵崗哨,美國軍方向關鍵地區派遣了更多裝甲車,並定期對這些地區進行監視,然而隨著人們在這個城市各個角落生活和貿易,他們依然充滿活力、繼續迎向每一天。

IMG_20190701_101524.jpg

▲另一位攝影師展出他眼中的西貢。

IMG_20190701_101536.jpg

IMG_20190701_101717.jpg

IMG_20190701_101748.jpg

IMG_20190701_101754.jpg

IMG_20190701_101810.jpg

IMG_20190701_101827.jpg

IMG_20190701_101828.jpg

▲越戰當時各國的反戰標語、文宣和支援越南對抗美軍的海報。

走上二樓展間,這裡終於有冷氣了,展示的主題主要以越南為視角,呈現越戰所帶給人民的恐懼和影響。戰爭期間,美軍曾經發動多起殘忍的大屠殺事件,並使用橙劑,對當地居民和新生兒造成好幾代的傷害。

IMG_20190701_101938.jpg

博物館建築正中間是半開放式的迴廊,如果在看展中覺得不舒服,可以走到外面去透透氣。

當時戰地記者所拍下的照片、影片,很多畫面血腥殘忍到讓人無法直視,然而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歷史。

「越戰」其實距離我們這一代並不遠,學校的歷史課本上,對這段戰事敘述並不多,出發前雖然看完了Netflix上,由PBS製作,長達18小時的紀錄片《越南戰爭》,但是真正來到這裡,看到那些被炸彈掃過、鮮血淋淋,因為橙劑而誕生的畸形兒照片,視覺上的衝擊還是讓人非常震撼,因為不知道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再來,所以即使過程並不是很舒服,還是想把這段歷史好好看完。

IMG_20190701_103100.jpg

抬頭看看上方玻璃罩帶入的自然天光,可以讓人稍微舒緩一下沉重的心情。

IMG_20190701_104334.jpg

IMG_20190701_104339.jpg

▲二樓走廊上,有幾座帶著和平寓意的雕像。

IMG_20190701_102137.jpg

▲化學藥劑Dioxin Treatment Model。

個人認為越戰中最恐怖的部份,就是使用化學武器,為害的不止戰爭那代人,甚至還遺留到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人,許多新生兒一出生就有缺陷、終生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

★以下照片可能引起不適,請斟酌閱讀。

IMG_20190701_102422.jpg

IMG_20190701_102530.jpg

IMG_20190701_102535.jpg

館內展示越戰後,因橙劑(落葉劑)而導致畸型的受害者照片。

除了這些身體殘缺不全的照片,還有一區展示的是美軍虐殺百姓........四肢炸裂、血肉模糊的場景,讓人看得心裡很難受。

IMG_20190701_103124.jpg

IMG_20190701_103256.jpg

▲各種突擊步槍、衝鋒槍、散彈槍,以及各式彈藥。

IMG_20190701_103527.jpg

IMG_20190701_103402.jpg

▲這些碎片是來自B-52的殘骸。

B-52飛機是1952年開始生產的一種戰鬥轟炸機,經過多次改進,成為美國的戰略武器之一,在越戰中,美國空軍共使用了371架B-52飛機,每架B-52可以攜帶2030噸炸彈。

IMG_20190701_103425.jpg

IMG_20190701_103451.jpg

▲南、北越戰爭局勢分析。

根據統計,越戰期間有300萬越南人被殺(其中200萬人是百姓)、200萬人受傷、30萬人失蹤。

IMG_20190701_103518.jpg

IMG_20190701_103537.jpg

▲1968年3月,美國陸軍第23步兵師,在越南廣義省山靜縣美萊村(My Lai),進行無差別大屠殺。

根據拍攝這張照片的隨軍記者描述,在他拍完照片後,這幾名越南婦孺立刻就被槍殺了。

戰爭遺跡博物館4.jpg

▲雕塑家阮黃河的作品「母親」。

戰爭遺跡博物館1.jpg

戰爭遺跡博物館3.jpg

▲在這場戰疫中,北越受到的損失統計,其中人員方面有20萬人死傷,並造成7萬名孤兒。

戰爭遺跡博物館5.jpg

戰爭遺跡博物館6.jpg

▲展覽現場,一座陳舊略帶髒汙的下水道。

1969年2月2日晚上,美國陸軍最精銳的突擊隊海豹突擊隊,在鮑勃·克里中尉的帶領下,到達清富區清豐村一戶人家搜索,Bui Van Vat's將三個孫子藏在下水道中,但還是被發現了,美國軍人抓住並刺傷了10歲和8歲二個孩子,還挖出了另一個6歲孩子的內臟。

2009年2月4日,在大屠殺40週年紀念日,Bui Van Vat's的女兒,將這個下水道捐贈給戰爭遺跡博物館,作為這段殺戮歷史的見證。

IMG_20190701_104037.jpg

▲美軍在戰爭中各種殘暴的手段,讓人看得怵目驚心。

右邊第三張照片,是一個小女孩目睹父親被抓,她哭著哀求軍人:不要殺我爸爸!!」

VM1.jpg

▲左邊照片是美軍抓到的北越游擊隊,右邊照片是美軍正在盤問美萊村民。

水中逃難.jpg

▲1965年9月8日,在南越中部,因為居住的村莊遭到美軍空襲,二位母親帶著孩子倉惶渡江逃難。

絕望的眼神.jpg

▲戰地記者拍下躲在壕溝裡的絕望眼神。

潘氏金福.jpg

▲越戰經典照片之一「燒夷彈女孩(Napalm Girl)」。

1972年6月8日,對住在越南厚義省盞盤郡潘氏金福(Kim Phuc)來說,是一生中最不幸的一天,當天她所在村子被美軍轟炸機投擲了燒夷彈,當時整個村子都陷入火海,金福背部大面積燒傷,她脫下身上著火的衣服、光著身子,和弟弟及親戚驚恐奔逃在鄉間小路上。

這一幕剛好被當時《美聯社》攝影記者黃公崴(Nick Ut)拍下,當年只有21歲的黃公崴拍下照片後,立刻放下相機幫助金福就醫。

當年才9歲的金福,因為身上大面積燒燙傷,一度被認為難以存活,黃公崴秀出記者證,拜託醫院一定要救活她,在經歷漫長而痛苦的治療後,金福最後終於戰勝了死神。

如今她是聯合國親善大使,並創立「金福國際金基金會(Kim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幫助戰爭中的孩子,興建醫院、學校和重建家園。

關於金福的故事

這張照片在1973年獲得普利茲新聞獎,也開啟了美國人民反戰的輿論與思潮。

戰爭遺跡博物館7.jpg

IMG_20190701_104454.jpg

▲上面這張圖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以及越戰,三場戰役的比較,包括死傷人數和武器炮彈用量等。

1973年1月27日,越南共和國(南越)、美國、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以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共),在巴黎簽訂和平協議,歷時五年的和平談判終於達成共識,協議內容是美國撤軍,精確劃定越共和南越政府的控制區域。

美國撤軍後,南北越之間的戰爭並未結束,1974年仍是血腥的一年。游擊戰依舊持續在進行。

IMG_20190701_104544.jpg

1973年1月27日,美國簽署巴黎和平協議,結束越南戰爭,恢復和平,並承諾尊重越南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從南越撤出所有美國軍隊和其它衛星國的軍隊。 

右下角的照片是1973年3月14日,美國遠征軍從越南陳山河機場撤出,被俘虜的美國飛行員也陸續被送回美國。

IMG_20190701_104505.jpg

我們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我們應該要向後代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

IMG_20190701_104624.jpg

▲美國空軍對北越的攻擊分佈。

IMG_20190701_104640.jpg

▲當時美軍隨身所使用的裝備和衣物。

IMG_20190701_104510.jpg

▲1975年4月30日上午10時45分,解放軍進攻並佔領了獨立宮,迫使西貢政府無條件投降,結束了抵抗外國侵略者的鬥爭,為越南國民恢復國家獨立和統一。

1976年7月2日,南北越統一,組成新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設在河內,西貢被改名為胡志明市。

IMG_20190701_104750.jpg

IMG_20190701_104814.jpg

▲越南民主共和國獨立宣言。

IMG_20190701_104826.jpg

IMG_20190701_104846.jpg

▲1945年9月2日,在首都河內的巴亭廣場,由越南獨立同盟會主席胡志明,親自撰寫並朗讀《獨立宣言》,在越南共產黨領導下,脫離殖民統治獨立建國,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政體。

二樓另一側展間,主要以記者和攝影師鏡頭下的越戰為主題,訴說戰爭中的故事。

IMG_20190701_105435.jpg

IMG_20190701_105505.jpg

▲1981年,攝影師在河內所拍下的照片,一位43歲的母親,抱著她全盲的女兒(8歲)。

她的二個孩子,都是在暴露於橙劑的父親,從戰場回來後出生的,二人都患有先天性失明。

戰爭遺跡博物館9.jpg

▲受到橙劑遺毒的越南孩子以及戰場上受傷的美國士兵。

IMG_20190701_105639.jpg

IMG_20190701_105651_1.jpg

▲日本攝影師中村梧郎先生,在1976年5月6日拍下的作品,也是博物館入口處掛的那張照片

「紅樹林被橙劑破壞,沒有鳥兒的歌聲,也沒有樹葉的低語,一大片被毀壞的樹林,像一片死亡世界,我在森林裡遇到一位7歲的男孩赤著腳走路,那裏的土壤已經嚴重遭到二惡英的汙染。」

IMG_20190701_105719.jpg

▲越戰的受害者,不只有越南當地人民,左邊就是一位因戰爭而失去手臂的美國小女孩。

IMG_20190701_105755.jpg

▲日本攝影師石川文洋,在1964年至1968年期間,以攝影記者身份進駐西貢,報導了越南戰爭,石川先生以他眼中的越南,在這50年來的改變,留下了一段文字。

「1964年8月,美國以越南軍艦攻擊位於北部灣的美國海軍魚雷艇為藉口,開始轟炸北越,進接著8月8日,我第一次來到越南,從1965年1月到1968年12月,我住在西貢(現在的胡志明市),陪同美軍和西貢政府拍攝戰場照片,在我回到日本後,仍持續用照片報導越南的新聞。

我出生在沖繩,在亞太戰爭期間,沖繩人捲入了二國之間的戰鬥,日本軍隊和美國軍隊登陸日本,沖繩縣四分之一的人口,超過12萬人被犧牲,國軍隊的轟炸和砲擊,不僅殺死了許多人,也破壞了當地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我拍了沖繩戰場的照片,也拍了越南戰場的照片,在那裡許多人失去了生命,整個國家都摧毀了,作為一名沖繩人,我對美軍基地的存在感到遺憾,越南戰爭結束,已經整整40年了,但當地還留下很多戰爭的後遺症,像是橙劑、未爆彈造成的事故,但我也意識到,越南在經濟和文化上,恢復得如此迅速神奇!!」

IMG_20190701_105806_1.jpg

▲越戰相關的書籍,以及當時攝影記者所使用的相機。

IMG_20190701_110032.jpg

IMG_20190701_110106.jpg

▲牆上的每張照片,都是攝影師冒著生命危險,所拍下的瞬間。

IMG_20190701_110218.jpg

▲《生活》雜誌著名攝影師Larry Burrows,在溪山附近拍攝的作品。

這裡也展示了由美國肯塔基州捐贈,在越戰中被殺害、失蹤的134名國際記者所拍攝的照片。

IMG_20190701_110226.jpg

▲展覽最後這篇結語,引述自1996年出版的《安魂曲》書中前言,作者是以報導越戰而聞名的記者、作家與歷史學家大衛·哈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

「書名說這是一場戰爭的安魂曲,但就像其它任何東西一樣,這是對那些從越南歸來的人,所致上的一種敬意,以紀念那些沒有回來的人。

影像喚起了許多記憶,揭露了真實,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照片讓我們想起了他們的勇敢,想起他們所冒的可怕風險,當然,還有我們自己的好運。

戰地記者總是知道誰是真實的,誰不是,待在戰區對於精神和心靈來說,都不是個好的環境。

這些攝影師給了我們一些特別的東西,對那場遙遠戰爭的非凡紀錄,他們拍下的許多照片,都是在很少有人關心那裏發生事情的時候拍攝的,因為有這些影像,在戰爭結束後仍能長久存在,現在戰爭已經過去了,美國人對歷史一般都是視而不見,但這些畫面依然強大,是構成現代記憶的關鍵部份,我們感謝那些拍下照片的人,現在和當時一樣,永遠感激他們。」

IMG_20190701_110343.jpg

▲牆上投影了所有曾在戰區中被殺害、失蹤的國際記者和攝影師。

IMG_20190701_110304.jpg

▲博物館於2018年5月8日,為1968年在西貢報導戰爭時,失蹤的阿根廷記者和攝影師伊格納西奧·埃茲庫拉(Ignacio Ezcurra)舉行了紀念儀式。

埃茲庫拉的子女,向博物館贈送了一些他擔任記者時的物品,包括記者證、1972年5月出版的書籍《哈斯塔越南》,還有他在越南工作時,所使用的一台Olioli Lettera 32打字機,以及尚未拍攝完成的報告和照片,也一併捐贈給館方。

戰爭遺跡博物館8.jpg

▲展場出口的捐獻箱,款項將會作為戰區重建以及橙劑受害者的醫療基金。

IMG_20190701_110525.jpg

▲二樓有個小小的禮品區,裡面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是橙劑受害者,即使外表異於常人,他們仍努力靠自己的力量面對生活。

店內販售明信片、畫作、手作小物,以及帶有越南特色的斗笠、扇子等。

三樓以靜態展覽居多,呈現出美軍及戰時駐在越南的攝影師,他們遠離家鄉在異地的心情、內心的掙扎以及這場戰事相關的傷亡統計。

此時已接近中午,館內開始趕人,因為他們要午休啦!!下午1:30後,可以憑上午買的門票或和平鴿貼紙再次進場參觀,但是我們已經預約了「La Villa French Restaurant」的午間套餐,所以下午就沒有再回來了。

IMG_20190701_110904.jpg

IMG_20190701_111047_1.jpg

▲博物館開放時間很長,要注意中間有休息,下午人潮會比較多,米糕先生和Vivian站在路邊,研究要怎樣用Grab叫車。

IMG_20190701_111058.jpg

▲有些古芝地道一日遊的行程,下午就會接著安排來戰爭遺跡博物館,如果想避開人群,早上會是比較理想的參觀時間。

很可惜我們沒能走完全程,本來以為一個上午的時間應該很充裕,沒想到這裡有太多東西和情緒,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消化完的,20多年如煉獄般的日子,對無辜人民和手無寸鐵的百姓來說,每天生活在空襲、炸彈和橙劑的陰影之下,那真的是一場太長的噩夢。

離開博物館,外面就是車水馬龍的武文秦街,人行道上種滿了高大的綠樹,不遠處就是統一宮(類似越南的總統府),一輛又一輛遊覽車,載著來自世界各國的觀光客,有些情緒悶悶的堵塞在胸口,記憶中的歷史和展間中的文字與照片,不斷在腦海裡交映著。

戰爭雖然早已結束,但它的影響卻依然存在,橙劑對下一代也還有著可怕的破壞力,不管對美國參與越戰的看法如何,對歷史有沒有興趣,戰爭遺跡博物館都很值得來看看。

珍惜和平,感謝那些為了自由平等、國家主權獨立,獻出熱血和生命的無名英雄。

 

<<戰爭遺跡博物館(War Remnants Museum.)>>
地址:28 Đường Võ Văn Tần, 6, Quận 3, Hồ Chí Minh,Vietnam
電話:+84 28 3930 5587
開放時間:07:3012:00/午休/13:3018:00
官網:http://warremnantsmuseum.com/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