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108悍將/Danger Close:The Battle of Long Tan》,由澳洲籍導演克里夫·史丹德(Kriv Stenders)根據越戰中經典的「龍潭戰役」,向所有英勇的戰士致敬。1966年8月18日,由108名年輕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士兵,所組成的澳紐聯軍,在南越福綏省龍潭地區,一個橡膠園附近的叢林探查時,遭遇多達2500人的北越共軍,雙方激戰三個多小時後,澳紐聯軍靠著精準的射擊、後勤補給支援,以及堅強的毅力,成功守住陣地,等待到裝甲車前來支援,最後逆轉勝、奮力擊退北越共軍侵襲駐地。
印象中大部份以越戰為主題的電影,都是從美軍視角看這段歷史,其實越戰中除了美國,還有很多參戰國,像這場著名的「龍潭戰役」,就是紐澳聯軍和北越共軍交戰的故事,在雙方人數對比極為懸殊的狀況下,最終有17位澳籍士兵魂斷異鄉,25位受傷,其中1位傷重不治,因此導演也特別在電影最後,為這些年紀很輕就犧牲的士兵,留下回顧的身影。
其實經歷過越戰後,再回到家鄉的老兵們也飽受折磨,他們當年在戰場上的付出,一直無法得到國家的肯定,曾在D連擔任指揮官的哈利·史密斯/Harry Smith少校,以及副排長鮑勃·別克/Bob Buick,經過近半世紀的努力,終於讓澳洲政府,承認他們當年在戰爭中的行為是「英勇」的,如今每年4月25日的「澳紐軍團日/ANZAC Day」(專門為戰爭捐軀的澳洲和紐西蘭軍人所設立的節日),也會為犧牲者舉辦相關的悼念活動。
▲越戰對美國人來說,應該是一段不太想提起的過去,剽悍的北越共軍,加上各種機動靈活的奇襲戰術,把美國人打得灰頭土臉。
不過提到越南戰爭,我們通常都會想到美軍和北越共軍的叢林戰鬥,但其實協助南越作戰的西方部隊中,除了美軍之外,還有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國的軍隊,像這支澳紐聯軍,在越戰中也有很大的貢獻。
澳洲和紐西蘭,過去都曾是大英帝國的海外省份,因此對於英國有很強的歸屬感,只要英國有參與的戰役,澳洲和紐西蘭也會組成澳紐軍團協助支援。二戰之後,雖然英國勢力不再,但澳紐軍團仍積極參加以美國為首的區域戰役,像是韓戰、越戰等,但或許因為人數較少,澳紐軍團在越戰這段歷史上的付出,很少受到關注。
《108悍將》電影製片馬汀·華許(Martin Walsh)說起拍攝的契機,其實是源自一場夢,2005年,他在偶然間讀到了一篇文章,內容來自龍潭戰役澳洲指揮官,即將發行的新書,當天晚上,他夢到自己站在台上,因為一部與龍潭戰役有關的電影而得獎,他還把獎座送給了哈利·史密斯中校,少校時期,他曾在那場戰役中,指揮過皇家澳洲軍團第6營D連。
第二天醒來後,馬汀覺得這個夢境非常逼真,也感慨知道這場戰役的人實在太少,於是決定把這個故事說出來,他找來導演克里夫·史丹德(Kriv Stenders)和編劇一起討論,經歷十多年曲折離奇的過程後,終於順利完成電影,今年8月正式在澳洲上映。
英文片名中的「Danger Close」,原本是北約的軍事用語,表示敵我之間距離小於600公尺,也就是說如果進行火力壓制,可能就會傷到自己人,因此也稱作「危險距離」。
▲二方懸殊的人數比例,讓澳紐聯軍這支隊伍,一個人就要打20多個越軍,簡直比葉問還厲害XD
電影一開場,可以看到整個D連其實有點渙散,嚴肅的少校,帶了一群年輕且沒有經驗的士兵,他們完全沒有在置身戰地的緊張感,甚至還熱烈討論著小佩蒂即將前來基地獻唱的消息。
▲龍潭戰役期間,澳洲的「軍中情人」小佩蒂(Little Pattie),正好和喬伊男孩樂團(Joy Boys)一起在指揮部基地獻唱。
電影中還特別提到,當時在距離5公里處的龍潭,還能聽到他們的歌聲,而巨大的槍砲聲,最後也讓這場演唱會被迫中止。
1966年8月17日深夜,紐澳聯軍的士兵們正在營地休息時,突然遭到越南游擊隊砲轟攻擊,近百發落彈,將營地內的帳篷和車輛,炸得一片混亂,還好死傷不算太嚴重,指揮部立刻下令砲兵隊反擊,經過計算後,算出越共位置,可能在土山以東的龍潭(Long Tan),砲兵隊便以十門大砲對準龍潭,連續打出240發榴砲反擊,最後順利遏止了越共繼續轟炸。
▲第二天,第6營派出D連部隊,前往查看越共正確的所在地。
指揮官是哈利·史密斯少校,帶著第10、11、12三個排的士兵,共105人,加上莫里斯·史坦利(Maurice Stanley)上尉,帶領的3名紐西蘭砲兵前鋒觀察員,總共108人,往龍潭出發。
就在經過橡膠園附近叢林時,其中一個排與越共部隊相遇,發生激烈槍戰,隨著越共增援的軍力越來越多,澳紐聯軍只剩下不到10人的隊伍,在四面楚歌的困局中辛苦應戰,隨著隊友陸續殞落,身上的子彈也越來越少,現場只剩下一台對講機,可以向外求援。
哈利·史密斯少校,立刻透過對講機,要求總部送出軍火支援,沒想到長官卻給出「撤退」的指示,幸好營地裡有另位長官,反抗上級命令,出動軍火補送到前線,最後也因為這個決定,使整個局勢大扭轉,成功守住陣地、擊退越共想侵襲澳紐軍團駐地的念頭。
▲曾主演《鋼鐵英雄》帥氣男星路克·布萊西(Luke Bracey),也有參與這部電影的演出。
他在映前訪談中說:「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歷史,如果不從錯誤中記取教訓,我們注定會重蹈覆徹,我們永遠都不應該忘記這些人為我們做過的一切。」
▲砲兵隊裡各個有著如消防隊員般的身材,多虧他們的精密測算,根據座標發射飛彈,為D連提供了強大的後援。
▲戰場上沒有對錯,每一個上場的人都是英雄,只是彼此立場不同,北越的強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而聯軍要保衛的是另一半的越南。
若沒有戰爭汙染,這裡應該是風景美麗的山間叢林,但此刻卻成為如人間煉獄的戰場。
看著這些年輕的士兵,默默從口袋中掏出老婆孩子、未婚妻的照片,讓人看得好心痛,躲在壕溝中,幾句互相勉勵的話語,承諾勝利後返回家鄉,要去參加婚禮、拜訪對方的家人,沒想到才一轉身,身邊的兄弟立刻中彈血流不止....
▲雖然《108悍將》沒有好萊塢大片那種炫目的特效場景,也沒有矯情灑狗血的劇情,不過導演和編劇,透過許多小兵的對話,呈現出戰場上士兵們的心情,其實每個人都只是想守護好自己的國家而已。
▲龍潭戰役結束後,澳紐軍團在當地留下十字架紀念碑,紀念犧牲的戰士們。
越戰是一場犧牲慘烈的殺戮,從1955年~1975年,長達20年的時間,直到1975年,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占領了南越首都西貢(今胡志明市),一年後,南北越才真正統一,而電影中這段「龍潭戰役」,只是所有大小戰役中的一場,雖然壯烈,但對北越執政後的越南政府來說,這場失敗算不上是太光彩的事,因此刻意選擇淡忘。
2016年8月18日,是龍潭戰役50週年紀念日,澳洲原本有近千名退伍軍人,準備前往越南當地參加紀念活動,但在儀式即將進行的前一天,越南政府突然通知活動取消,經過雙方交涉後,最後只允許100人,進入龍潭戰地參觀。
根據越南政府的解釋,原本澳洲駐當地領事館,承諾會低調舉辦紀念活動,但最後卻在越南舉辦週年晚宴和音樂會,完全不顧及當地人的感受,可見越南當局至今,仍然對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十分在意。
▲電影海報。
▲電影中文預告。
電影上映後,除了這段歷史再次引起關注,電影中所使用的一些統計數據,也引起許多爭論,根據澳洲戰爭紀念館提供的官方資料,這場龍潭之戰,估計有2500名北越共軍在現場,導演克里夫·史丹德便是引用這個數字,但是前越戰情報官厄尼張伯倫 (Ernie Chamberlain),做了相關研究後,另外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部電影,低估了越共指揮官的軍事實力,並且誇大了越共的傷亡人數。
但無論如何,這類根據史實改編的戰爭電影,通常都會提升戰術對抗的價值,就像在《108悍將》中,如此懸殊的人數對比,充滿了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神話性,觀眾也更能感受到以寡擊眾的衝擊,而且這部電影是在澳洲拍攝的,當然會以澳紐軍團的視角為主,若是從越南政府的角度來看,或許又有另外不同的說法了,就像電影最後的說明,澳紐軍團和北越,雙方都宣稱自己獲得了最後的勝利(那到底誰輸??)
威靈頓公爵曾說過:「假如有什麼比失去一場戰爭更加讓人悲痛的話,那就是贏得一場戰爭。」在近代史上,越戰可以算是傷亡極為慘重的一段過去,而且距離我們並不遙遠,電影結尾的紀念名單上,導演特別為澳紐軍團在龍潭戰役中的犧牲者,留下了姓名和年齡,看著大螢幕上他們燦爛的笑容,都還只是20多歲的大孩子,真的很令人痛心,人生才正要開始啊!!
雖然龍潭戰役只是越戰中一場小小的戰事,但就像飾演哈利·史密斯少校的演員崔維斯費米爾,在電影上映前,說到拍攝《108 悍將》的心情,他說:「讓觀眾認識這場戰役相當重要,年輕人和所有人都應當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對打過龍潭戰役的軍人心懷尊敬,有些人在那場戰役中壯烈犧牲,也有許多老兵現在還在世。他們全都不應該被遺忘。」
個人覺得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成電影,總是有著一份獨特的魅力,近年來也較少看到這類題材的作品,《108悍將》的運鏡很唯美,光線在叢林之間灑落下來,略帶黃橙的色調,在槍林彈雨的煙硝味中,帶進一點溫暖的感覺,比較可惜就是角色之間的情感連結有點薄弱,開場沒多久就進入叢林槍戰,放眼望去就是一群草綠色大兵,很難讓人對角色產生太多情感投射,不過導演在戰爭場面的處理,軍事細節的考究還原上非常用心,無論是士兵的名稱、軍階、參與作戰的D連10、11、12排,小隊所處地理位置、方位等,都有不錯的場景設計,隨著震耳欲聾的槍砲聲,觀眾仿彿也身在當時雙方激戰的橡膠園中,緊張感十足,對整場戰役的描述也算是完整,要說是戰爭電影,其實更像是紀錄片的風格。
看完電影,讓大家注意到在越戰中,曾有這些澳紐軍團勇士的付出,有人犧牲但也有人存活至今,但無論如何,這些英雄都不應該被歷史遺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