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革命/The Silent Revolution》是2018年在德國上映的電影,改編自1956年匈牙利革命時,東德一所高中所發生的故事,根據「脫東德者」迪特里希·加斯特卡(Dietrich Garstka)在2006年時的著作《沉默的教室:關於勇氣,凝聚力和冷戰的真實故事/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eine wahre Geschichte über Mut, Zusammenhalt und den Kalten Krieg.》所改編。

當年迪特里希在西柏林,無意間知道匈牙利爆發革命事件,也看到蘇聯坦克無情鎮壓街上民眾的畫面,讓他受到很大震撼,之後和同學們一起偷聽西德廣播後,確認有許多匈牙利人在此事件中傷亡,於是便在上課時,邀請大家一起為事件中遇難的人們默哀二分鐘,沒想到這個行為卻引起了歷史老師的憤怒,連教育單位也派人到學校徹查誰是帶頭者,全班同學更面臨被退學的威脅。

出生於義大利的導演拉斯克羅曼(Lars Kraume),2015年,曾執導以大法官追擊納粹劊子手的《大審判家/Der Staat gegen Fritz Bauer》獲得許多獎項肯定,這次再度以發生在校園中的故事,揭開德國歷史中的傷痛記憶,透過一則假新聞所引起的風暴,細膩描繪青少年在面對政議題時,內心所承受的衝擊,有人比喻這部作品是德國版的「返校」,或許因為二者同樣都有極權時期高壓迫害的劇情吧!!

[2019 電影] 致自由 以驚悚回首白色恐怖下染血記憶 青春與時代的輓歌《返校》

10.jpg

▲教室裡沉默的二分鐘,改變了一群東德高中生的未來。

1949年,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德國分別被英、美、法、蘇四國瓜分佔領,英、美、法三國在同年5月,宣布成立「西德」,不久後,蘇聯也將蘇佔區改為信奉計畫經濟社會主義,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東德」,二國各有不同貨幣和政治立場。

1952年,東、西德邊界封閉,但位於東德境內的首都柏林,依然被劃分成東德首都東柏林,以及西德境內的西柏林,由於當時東柏林的鐵道路線,仍會通過西柏林,因此「鐵路」便成為東德人逃往西德的重要路徑。所以在電影一開場,就是大批東德警察上車查驗證件,1961年,東德另外建了一條鐵路繞過西柏林,並開始修築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才完全封鎖東、西德之間的往來。

《無聲革命》便是發生在東、西柏林還未完全封鎖的1956年。

29.jpg

▲1956年10月,二位東德的高中生泰歐(倫納德史萊賀/Leonard Scheicher飾)和庫提(湯姆戈蘭梅茲/Tom Gramenz飾)一起搭乘火車,前往西德拜祭死去的外公。

東德封閉的政治氛圍,讓二個青春期大男孩對西德充滿好奇,掃完墓後,二人溜到大街上,混進電影院,看了大尺度的上空電影《叢林女神莉亞娜》,沒想到在電影開演前,看到「匈牙利十月事件」爆發的新聞。

「匈牙利,人民反抗蘇聯占領軍,上週日在布達佩斯,有十萬人舉行示威遊行,想爭取新圳由,自由選舉,以及結束蘇聯的統治。」 

血氣方剛的年紀,讓他們在餐館裡,忍不住朝俄國士兵丟擲花生,二人在大街上瘋狂奔逃,最後還是被抓住了,泰歐和庫提以一句「開玩笑」帶過,俄國士兵見他們還是孩子,才放過他們。

08.jpg

17.jpg

18.jpg

▲冷戰時期,東德街頭一片肅穆之氣,當權者認定信奉資本主義者,都是反動份子。

這一年,位在德國東南方的匈牙利,發生了「1956年匈牙利革命」,也稱作「匈牙利十月事件」,本來只是一群學生的抗議行為,最後竟演變成全國的革命行動,蘇聯政府原本同意撤軍進行談判,最後卻出兵鎮壓,結果造成2500名匈牙利人和700名蘇聯士兵死亡,20萬匈牙利人逃亡海外成為難民,之後一連串的逮捕清算和審判,革命行動才受到壓制。

像這樣倡導自由獨立,渴望擺脫蘇聯殖民統治的桎梏,匈牙利和東德人民,都有著相似的際遇,對單純的學生來說,也更容易激起他們的同理心。

13.jpg

▲回到東德後,二個大男孩興奮地和同學們描述在西德看見的裸露鏡頭,並提到了匈牙利革命事件。

然而他們卻看到東德報紙上,將這次事件定調為「境外勢力操縱的反革命暴亂」,這讓原本就叛逆的他們,更加厭惡這種官方說法,於是這群即將畢業的孩子們,便在同學保羅的引薦下,相約一起在放學後前往他叔叔家,因為這位叔叔擁有一台可以收聽美國佔領區廣播電台(RIAS)的收音機,孩子們想偷聽來自西德的廣播,了解匈牙利事件的真相。

21.jpg

▲保羅的叔叔住在偏僻荒郊,由於他的農莊過去曾被俄國士兵燒光,因此對於蘇聯懷有強烈的敵意,看到孩子們想收聽來自西德的廣播,便欣然同意。

03.jpg

▲有一天在西德廣播中,他們得知當時的球王「普斯卡斯」,在革命事件中遭到殺害(後來才知道是假新聞),讓這群高中生氣憤又傷心。

普斯卡斯·費蘭(Puskás Ferenc)是一位前匈牙利職業足球員和總教練、他是世界球壇的傳奇巨星,有「匈牙利球王」的稱號,也是20世紀公認的神射手。

廣播中描述匈牙利事件的血腥暴力,讓這群孩子非常憤怒,對於偶像在革命中死去,也感到哀傷,便決定要在課堂上發起二分鐘的默哀,向這場革命運動中的死難者致意,沒想到之後會引發一連串始料未及的後果。

保羅的叔叔說:「你們成了國家的敵人,因為你們想要自由,你們在自由地思考,這是任何政治體制都不樂見的。」

叔叔一語道破了社會主義下的潛規則,沒有組織會喜歡不順從的個體,個體不服從,社會就會失序。

02.jpg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或許還沒有堅定的政治思想,但依然能看到許多同儕間的普世價值。

「如果必須與那麼多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事為敵,人們為什麼還要追求自由?」

「擔心每一朵烏雲的人,是當不成農夫的。」

「在黑暗裡待久了,習慣了瞎子的生活,慢慢也就真成瞎子了。」

「我永遠無法理解,人們怎會用槍把另一個人打死。」

06.jpg

▲在庫提和泰歐發起默哀活動時,曾經持反對立場的艾立克,最後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局面下,加入了靜默的行列。

20.jpg

22.jpg

▲庫提(左)身為人民議會主席的兒子,家世良好,而泰歐(右)的父親是一位藍領鋼鐵工人。

導演藉由這二個背景懸殊的家庭,滲透出在社會主義之下,權勢可以主宰一切。

04.jpg

▲庫提家庭環境好,但是作為高官之子,他並不認同父親的立場和作法,二人經常發生衝突。

27.jpg

▲泰歐有二個可愛的弟弟,一家人雖不富裕,但生活溫馨和樂。

14.jpg

25.jpg

▲泰歐的爸爸是一個煉鋼廠工人,年輕時曾參加過「東德六一七事件」示威運動。

為了家庭接受改造,從此安靜過生活,不敢再提任何往事,他對兒子最大的期許,就是希望他畢業後,能順利擺脫階級複製的命運。

16.jpg

▲泰歐爸爸每天載著兄弟三人一起去上學。

電影中每次看到爸爸騎著這台摩托車出現,都覺得超級帥氣啊!!既有野狼的氣勢,還兼有多人乘坐的便利性XD

12.jpg

▲校長(右)原本想低調處理,但這件事情還是驚動了教育部官員,親自前來查訪。

在施行社會主義的東德,政府對於任何涉及政治的活動,都會嚴肅看待,沉默事件之後,學生們開始陸續被叫到校長室問話。大家原本想將這件事定調為無關政治,僅是為了悼念在十月事件中死去的匈牙利足球明星普斯卡斯,沒想到謊言很快被女官員戳破,她拿出東德發行的報紙「普斯卡斯根本沒死」,所以她認為這一班學生,一定是偷聽了西德電台,才會知道這個假消息。

校長原本希望透過處分,保住孩子們參加高中畢業考的權利,但是教育局堅持要找出主謀者,他們擔心學生的政治思想會影響國家時局。最後教育部長親自到校徹查,在逐一了解學生背景後,他開始以威脅家人前途作為手段,逼使孩子們說出沉默事件的發起人。

24.jpg

30.jpg

▲看似還未成熟的政治思想,卻充滿了同學之間的義氣與道義。

庫提決定放棄卸責的機會,挺身而出擔下主謀者的責任,在他步出教室時,全班同學也陸續站起來,需稱自己是主謀者。

這個班級的團結,讓上位者懼怕,有一天他們會成為燎原星火,於是「退學」便成為最後的手段,在高官的震怒下,這群孩子永遠無法在東德繼續完成學業。

28.jpg

▲艾利克原本一直以為,父親當年是以東德社會主義忠誠衛士而殉職,最後卻被教育部官員揭發,父親當年是以背叛者的身份被處決,讓他徹底崩潰,並槍殺了教官。

11.jpg

05.jpg

▲事件看似落幕,冬雪也悄悄落下,同學們沮喪地走出教室,在東德,他們永遠沒有機會再踏入學校了,「離開」成了最後唯一的選擇。

07.jpg

▲要堅持意志,團結全班渡過危機?還是要選擇和法西斯站在一起?

26.jpg

▲泰歐一家人目送他離去的身影,二個弟弟還以為像往常一樣,晚點就會見面,知曉真相的爸媽,眼中充滿無奈、期待、更多是不捨,因為不知道未來是否還有再相見的機會。

直到1989年,這座「反法西斯防衛牆」才重新開放,1990年6月,東德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二德正式統一,從此「柏林」成為德國的新首都。

二分鐘的沉默,改寫了眾多孩子們的一生,這竟是一起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20200424_無聲革命.jpg

▲電影中的主要演員。

23.jpg

▲真實事件中的畢業班同學。

他們被退學後,多數人利用聖誕假期,東、西德邊境管理比較鬆散時,搭乘火車逃往西德完成學業,只有少數人繼續留在東德,但他們沒想到的是,五年後,東西德之間築起了柏林圍牆,拆散了許多家庭。

20200424_無聲革命1.jpg

▲電影海報。

這張海報的設計很特別,上面一共有28個人,每個人的嘴巴都被一條紅線封住,想說什麼也不能說出口,寓意著「用沉默反抗獨裁」。

▲電影中文預告。

如同電影《返校》的劇情,當政治勢力進入校園,「沉默」並不代表安全,在極權體制下,重要的不是說了什麼,或是做出什麼,動機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箝制和洗腦,就是當權者的管理手段。高中生在歷史課上,透過二分鐘沉默,悼念革命事件中的受難者,或許對他們來說,動機並不全然是政治性的,可能只是同儕之間,少數服從多數決的選擇而已,而且誰都不會想到,短短120秒的抗議行為,竟然會無法完成學業,甚至與家人分離。

東德面對匈牙利十月事件的描述、封鎖消息的心態,固然透露出心虛,但是西德以假新聞,偽造明星球員去世的消息,同樣也很耐人尋味,《無聲革命》描繪出冷戰時代下的校園故事,讓人見識了政治壓迫下的權力霸凌,而這群涉世未深的孩子們,沒有選擇逃避或是漠視,他們堅守心中的正義,用年輕的熱情,繼續在崎嶇的道路上前行,面對粗暴的威權,毫不讓步做出自己的選擇。

當世界包容了不同的聲音,才會顯現出最真實的樣子,不管暴政有多麼強橫,永遠也敵不過人民心中最初始的良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麋鹿與浣熊 的頭像
    麋鹿與浣熊

    一日の遠方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