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Midway》講述的是1942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場扭轉太平洋戰局的關鍵戰役,來自德國的導演羅蘭·艾莫瑞奇(Roland Emmerich),不以批判的態度面對歷史,在二個多小時的片長裡,忠實呈現了美日二方交戰時的不同立場,電影中也特別提到了飛行員貝斯特(Richard Halsey Best)這位英雄人物,在中途島戰役中,他以高超的飛行技術和勇氣,在一天內成功炸垮了日軍二艘航空母艦,寫下二戰史上傳奇的一頁。

電影敘事浩大,從美日不得不走向開戰的遠因開始,日軍偷襲珍珠港、馬紹爾群島戰役、杜立德空襲東京等,一場又一場的攻擊行動,每場戰爭的呈現都非常真實,各式二戰時期的軍武輪番上場,加上激烈的交火場面,對軍事迷來說,應該會看得非常過癮,電影也提到了知日派的萊頓少校,他帶著優秀的情報團隊,從綿密的日軍情報中,成功破譯出AF代表中途島,並獲得尼米茲上將的信任和採納,讓美軍在武器軍備不及日方的戰況下,靠著優秀的情報分析能力,扭轉了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局勢,也改變了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平衡。

27.jpg

電影從中途島戰役的八年前開始說起,一場在日本舉行的國際海軍會議,可以窺見美日二國在戰前就因為石油問題而引發許多矛盾,也為之後的開戰埋下伏筆。

1941年12月7日,美國因為情報上的失誤,讓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除了在軍備武器上損失慘重,之後的幾個月,美國在太平洋戰區連吃好幾場敗仗,也是在經歷了珍珠港事件後,才讓美國決定全面投入太平洋戰爭。

雖然武器不及日本,但是美國有極為優秀的情報分析師,因此當他們從日軍電報中,預測到日本可能針對中途島,再發動大規模攻擊,進一步殲滅美國軍艦,美軍這邊決定主動出擊,搶先反制日軍。

「中途島(Midway Island)」是一個位在太平洋中間的小礁島,陸地面積只有5.2平方公里,它位在夏威夷檀香山(Honolulu)西北方大約2100公里處,由於位在太平洋航線中間,因此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中途島雖然是夏威夷群島一部份,但不屬於夏威夷州管轄。1867年,美國發現這個地方,從1903年起,便由美國海軍管轄,成為重要的海軍基地,原本默默無名的小島,卻因為這場戰役而永留史冊。

在中途島戰役前半年,日軍成功偷襲美國珍珠港後,消毀了美國在太平洋上大部份的艦隊,接著又南下攻擊東南亞,連續擊敗了菲律賓和新加坡的美軍,佔領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尼群島,一度還準備空襲澳洲北部的達爾文港。

美方在珍珠港遭受到重創後,一方面必須趕緊搶修軍備,另方面只能以零星突襲的方式,阻止日軍南下攻擊行動,1942年5月4日至8日,雙方發生了珊瑚海海戰(Battle of the Coral Sea),在此同時,美國情報分析師喬瑟夫·羅許福特(Joseph Rochefort)與威爾福特·福爾摩斯(Wilfred Holmes)二人,也在日軍的JN25代碼中,發現一個叫做AF的代號反覆出現,他們猜測應該是指中途島,於是設下圈套,在美國所屬各個太平洋據點上發出故障通報,最後終於確認:「日軍下個攻擊目標就是中途島」。

09.jpg

▲中途島海戰時,美日雙方航艦的行進路線。

雖然知道日軍的意圖,但是對美軍來說,軍備武器都還沒到位,貿然開戰的風險很高,海軍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評估後下令,要將受創嚴重的約克鎮號,在三天內完成修復(正常狀況下要三個月),並指派雷蒙·史普魯恩斯(Raymond Spruance)與日本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展開對決。

戰爭剛開始時,美方所有派出的魚雷機,全部都被日軍擊落,日方將領南雲忠一認為,正好可以乘勝追擊美國艦隊並佔領中途島,沒想到美國俯衝轟炸機趕到後,在中隊長迪克·貝斯特帶領下,整個中隊向日軍航空母艦發起俯衝式轟炸攻擊,貝斯特駕駛飛機投下3枚炸彈,擊中日方的赤城號、加賀號二艘航空母艦,美軍立刻逆轉局勢。

俯衝轟炸機隨後也炸沉了日軍的飛龍號,飛龍號艦長加來止男以及艦隊副司令山口多聞,決定與艦同沉,電影中也可以看到這段壯烈的告別,最後美軍以損失一艘航艦約克鎮號的代價,擊沉日本四艘大型航空母艦,不只重挫日本氣焰,也讓「中途島戰役」寫下重要的歷史地位,至今仍是美國紀念且關鍵的戰事之一。

電影中出現的角色,都是歷史中的真實人物,像是以狄克·貝斯特為首的海航隊飛行員、主管情報的萊頓少校、新任太平洋艦隊指揮官尼米茲上將等幾個角色,導演都有以較多戲份來刻畫角色,重現這段歷史。

05.jpg

性格男星艾德·斯克林(Ed Skrein)在電影中,飾演傳奇飛行員理查·海爾賽·貝斯特(Richard Halsey Best),軍中都暱稱他迪克·貝斯特(Dick Best)。

他是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中隊長,曾經破紀錄創下一天內成功轟炸2艘日軍航艦的紀錄,但在作戰過程中,因為氧氣罐故障而吸入過多有毒氣體,引發了體內潛在的肺結核病灶,從電影中也可以看到,他在任務結束後,不斷咳出鮮血。

30.JPG

▲帥氣的貝斯特,相信自己可以成為海軍中最好的俯衝轟炸機駕駛,就像他的名字「Best一樣。

1942年6月24日,貝斯特被送進珍珠港當地醫院,經歷32個月治療後,醫生判定他已不適合再飛行,1944年不得不提前辦理退役,最終軍銜海軍少校,貝斯特一直活到2001年,以91歲高齡辭世,死後被作為美國國家英雄,安葬在白宮旁邊。

12.jpg

伍迪·哈里遜((Woody Harrelson)飾演美國太平洋艦隊,最高指揮官切斯特·威廉·尼米茲(Chester Willaim Nimitz),他以相信專業的態度,支持情報分析師破譯日軍通聯密碼的結果,指揮調度有限軍備,讓美軍在中途島戰役中,取得關鍵性的勝利。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被總統任命為美國太平洋艦隊及太平洋戰區總司令。

「無與倫比的勇氣,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他發揮優秀的調度能力,除了贏得中途島戰役勝利,也為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立下不少功績,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1945年9月2日,就是由尼米茲代表美國參加日本投降儀式。

他是美國海軍名將中、十大五星上將之一,1966年逝世,享年80歲。

08.jpg

派翠克·威爾森(Patrick Wilson)飾演美軍太平洋艦隊情報參謀埃德溫·萊頓(Edwin McMasters Stanton)。

雖然在珍珠港遇襲事件中,萊頓因為情報判斷錯誤而難辭其咎,不過中途島戰役給了他一個血恥的機會,他成功破譯出日軍情報中的重要線索,讓美軍有時間可以規劃戰略,並成功設局讓日軍上當,確認了情報的正確性,電影中可以看到,為了不讓戰場上的同袍無辜被犧牲,萊頓幾乎是不眠不休的爆肝工作。

13.jpg

轟炸機中隊長貝斯特,看起來雖然有點玩世不恭,但是每次戰機起飛時,他都會將妻女的照片放在駕駛座前,電影中也可以看到,他對家庭生活的依賴,讓人見識到鐵漢柔情的一面。

03.jpg

21.jpg

曼蒂摩爾(Mandy Moore)飾演迪克·貝斯特的妻子。

雖然導演並沒有著墨太多在這些飛官們的家庭生活,但從電影中可以看到,她並不是一個柔弱的妻子,即使丈夫出征後傳回不好的消息,她仍堅強帶著女兒過生活,獨立勇敢得令人心疼。

07.jpg

路克·伊凡斯(Luke Evans),飾演美國海軍少校克·韋德·麥克拉斯基(C. Wade McClusky)。

他是美軍「企業號」航母的航空大隊長,雖然沒有找到日軍艦隊,但是他並沒有馬上返航,而是繼續堅持向北飛行,才發現日本驅逐艦「嵐」所留下的航行痕跡,跟蹤這個痕跡,終於發現了南雲忠一的航母艦隊。

他也駕駛俯衝轟炸機,向日軍航母發起攻擊。後來,美國海軍每年頒發的優秀攻擊機中隊獎,就叫做「麥克拉斯基獎」。

14.jpg

亞倫·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飾演吉米·杜立德(Jimmy Doolittle)上將。

美軍在珍珠港事件後,一直在策劃報復行動,最後決定讓海軍航母載著陸軍轟炸機,航行到東京附近進行轟炸,歷史上稱為「杜立德空襲」。當時便是由吉米·杜立德上校,指揮200名志願兵,一起參與轟炸行動,在電影《珍珠港》中也有提到這段歷史。

轟炸結束後,機隊中有一個機組被迫降在海參崴,遭到蘇聯官方扣押,之後經由伊朗回到美國,其餘飛機降落在中國,多數成員都被中國軍民救起,但無辜的中國平民,卻因此慘遭日軍屠殺。

日軍為了報復浙江地區的中國軍民,解救美國飛行員,大量使用細菌武器,在當地造成二十多萬平民死亡,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導演洪子健,2018年在釜山影展得到最佳紀錄片獎的作品《潰爛癒合掩藏》。

《決戰中途島》中的杜立德,他和機組人員一起棄機跳傘,被中國農民救起,輾轉到了重慶,之後回到美國,1985年,雷根總統授予他上將軍銜,1993年逝世時,所有能飛的轟炸機B-25,全都升空悼念這位美國人心中的一代英雄。

15.jpg

丹尼斯·威廉·奎德(Dennis William Quaid)飾演被稱作蠻牛(Bull)的五星上將威廉海爾賽(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

1942年6月,他擔任航空母艦「企業號」的指揮官,協助杜立德的轟炸機隊空襲東京,原本中途島戰役也要由他擔任指揮,卻因為患了嚴重的牛皮癬,尼米茲命令他留在珍珠港的醫院住院治療。

他推薦自己的部下雷蒙·斯普魯恩斯(Raymond Ames Spruance),接替指揮艦隊的工作,表現也很出色,他病癒後歸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許多戰役擔任指揮,曾經擊落山本五十六的座機,也是二戰中美軍人氣最高的將領之一,深受部下敬重。被美國封為五星上將,1959年去世。

16.jpg

25.jpg

24.jpg

26.jpg

10.jpg

台灣和北美同步上映。

11.jpg

23.jpg

20191108_決戰中途島1.jpg

執導過ID4系列電影,大規模震撼的飛行戰鬥場面,難不倒導演羅蘭·艾莫瑞奇,電影中所看到戰爭場面,確實是非常精彩。

光看這些航艦上的飛機起降,還有美日雙方在大海上激烈交火的戰況,也算是大開眼界了。

06.jpg

豐川悅司飾演日軍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是負責研判美軍動向的關鍵角色。

他曾於1919年到192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也當過駐美武官,因此對美國非常了解,從開場的國際海軍會議中,可以發現日本海軍代表山本五十六,他知道美國在軍事戰略上的資源和強大,原本並不想開戰,但最後卻不得不從命。

日軍在中途島戰役失敗後,山本仍活躍在太平洋戰事上,瓜島戰役失敗後,他決定前往南太平洋前線視察並鼓舞士氣,消息被美國海軍情報部門截獲,並成功破譯了電文中詳細的行程資訊,美國總統羅斯福命令海軍部長諾克斯,派人執行「幹掉山本」的任務,諾克斯便指派中途島戰役的最高指揮官尼米茲上將執行。

1943年4月18日清晨,山本不顧當地指揮官的勸告,堅持依照電文內容準時起飛,途中遭到美軍伏擊座機墜毀,第二天,日軍冒險前往搜救,最後在飛機殘骸外的一棵樹下,找到山本遺體,在日本,山本死亡這件事,被稱為「海軍甲事件」,他的骨灰在當地火化後,被武藏號戰列艦帶回東京,喪禮以國葬規格進行,並追授他元帥軍銜、大勳位菊花章。

17.jpg

淺野忠信飾演日本海軍少將山口多聞。在中途島戰役中,他被編入南雲忠一的航母艦隊,負責指揮「飛龍號」航母。

在日軍被擊沉三艘航母之後,山口多聞的飛龍號上,還殘存幾架戰機反擊美軍航母,可惜不久後,飛龍號再次被美軍俯衝轟炸機重創,山口多聞下達官兵撤離命令之後,與艦長決定留在艦上,與飛龍號一起共存亡。

淺野忠信在訪問中提到,根據他對山口多聞少將這個角色的觀察,山口是個擁有武士精神的軍人,他或許心中早已決定,如果作戰計畫失敗,就會死在中途島。

18.jpg

▲左邊這位長得有點像壞人的國村隼,飾演日本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官南雲忠一,奉命率領艦隊偷襲珍珠港。

在中途島戰役中,因為混亂的指揮和錯誤的戰略,讓甲板上的戰機亂作一團,留下許多負面的評價。南雲忠一在1944年,於塞班島戰役敗局確定後,以自殺結束生命。

28.jpg

右邊這位就是《決戰中途島》導演羅蘭·艾莫瑞奇(Roland Emmerich),他在映前訪問中特別說到,他在拍攝時盡量忠於史實,並平衡美日雙方觀點。

這位來自德國的電影導演、編劇兼製片人。出生於斯圖加特,畢業自慕尼黑電影學院,他的畢業作品《諾亞方舟的原理》,曾獲選成為1984年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開幕片,讓他一畢業馬上就有一個很好的起點。

從1990年代至今,羅蘭的作品,大多給人災難片的印象,像是《ID4星際終結者》、《酷斯拉》、《明天過後》、《2012》等,2019年這部《決戰中途島》,羅蘭說他籌畫了20年,閱讀大量歷史資料,但是在尋求拍攝支援時,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在一段訪問影片中,羅蘭特別提到電影開拍前,他和珍珠港海軍上將交涉的經過。

他帶著拍攝計畫前往當地,但一開始進行的並不順利,那是個很不一樣的地方,主事者非常不屑一顧,認為這只是一部低俗愛情故事的好萊塢電影,想要利用這場戰爭或士兵來講述而已。

羅蘭告訴他並不是這樣,於是這位主事者轉向其它人說:「有一個人,是真正被遺忘的傢伙。」他問:「這裡有誰知道貝斯特(前海軍轟炸機飛行員)?」羅蘭立刻舉手說:「我的電影就是關於迪克·貝斯特。」

這時候現場就像陽光灑進來,合唱團開始表演了,從那一刻起,這位負責人就轉變態度且非常支持,他說:「你想要什麼都可以。」最後他甚至還成了片中的臨時演員。

29.JPG

電影上映前,特別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希卡姆聯合基地,舉行一場放映活動。

導演帶著幾位主要演員伍迪哈里遜、派屈克威爾森、艾德斯克林,與日本影帝豐川悅司等人一起出席。

Discovery製作的《關鍵戰役:中途島海戰》。

如果對太平洋戰爭這段歷史不是那麼熟悉,建議先看一下相關資料再看電影,比較能理解劇情進展。

20191108_決戰中途島.jpg

電影海報。

電影中文預告。

根據歷史資料,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役中,總共出動了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四艘航空母艦,最後全部被美軍擊沉,還損失了一艘巡洋艦以及超過200架飛機,死傷三千多人,美軍損失了航母「約克鎮號」、驅逐艦「哈曼號」、150架飛機,死傷人數近四百人。

巧合的是,在電影上映前,今年的10月18日,美國深海探測船「海燕號」宣佈,在中途島附近海域5400公尺深的海底,發現當年遭擊沉的日軍航母「加賀號」殘骸,這也是中途島戰役沉沒的7艘戰艦中,被尋獲的第一艘,相隔二天後,海燕號又在加賀號殘骸附近、海底5490公尺處,找到當年遭擊沉的另一艘日軍航母「赤城號」,搭上電影熱潮,這二則新聞也受到許多矚目。

對於一個非軍事迷來說,如果先了解一點這段戰爭的歷史背景,會覺得電影是好看的,畢竟導演的野心,並不只是聚焦在中途島戰役上而已,從戰爭開始的前因後果、美日雙方不同的心境思維、還有飛行員和家人之間的日常,要在二個多小時內講清楚並不容易,加上影片中有不少軍事術語,登場人物也很多,不斷切換場景,讓劇情顯得不流暢且有點破碎,看片過程真的很燒腦啊!!

電影最後,依慣例放上了所有真實人物的照片,並簡單說明他們之後的發展,幸運逃過死劫的的人回到美國後,多數都有得到功勛上的肯定,並安享晚年生活,導演說他在閱讀這段歷史時,感觸特別深,新一代的年輕人,很多都已經忘記這段歷史了,他想藉由電影再次喚起大家的記憶,發動戰爭的政客從來不打仗,最終犧牲生命的通常都是普通士兵,對於這些犧牲在大海上的美軍、日軍,同樣都值得尊敬,因為戰爭沒有對錯,只是立場不同而已。

或許是太平洋戰爭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影片時間有限,所以沒有介紹太多關於破解情報的過程,還有約克鎮號遇襲、維修等細節,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不過電影的CG特效做得很有誠意,能在大螢幕上看到這些艦艇、飛機和海空交戰的畫面,視覺上還是很令人震撼的,看完電影最大的感想就是,如果當年的中途島戰役,能將日本的帝國大夢打醒,或許之後就不會有長崎、廣島的原子彈了吧!!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