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影地帶/Ashes in the Snow》說的是二戰時期,一段關於立陶宛被蘇聯統治的故事,根據露塔.蘇佩提斯(Ruta Sepetys)在201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尖端在2012年曾出版過中文本,因為很喜歡這本書,所以知道將被改編成電影後,就一直很期待上映的訊息。

不過這類戰爭歷史的題材,觀影者似乎比較小眾,加上缺少影展得獎光環加持,上映第一天,喜樂時代影廳內的觀眾並不多,帶著小說中的印象去看了這部電影,覺得導演這次的選角還不錯,演員們也精準傳達了集中營裡那種蒼涼抑鬱的氣息,書中大部分內容,都有呈現出來,可以算是忠於原著沒有走鐘,不過人物和對話被精簡了不少,整部影片以黑灰的暗色調,讓人體會一種對生活的絕望感。

立陶宛屬於波羅的海三國之一,早在1918年,就曾宣布脫離俄羅斯帝國123年的統治,在那段漫長痛苦的歲月裡,立陶宛人被禁止說自己的母語,也不准在印刷品中,使用立陶宛文字,可是他們仍冒著生命危險,以各種不同形式,偷偷將語言和文化保留下來。

二次大戰時,納粹德國和蘇聯在東歐擅自劃分勢力範圍,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均落入蘇聯的控制,為了徹底滅絕立陶宛種族,史達林下令以各種叛國名義,將當地知識份子、菁英人士,遣送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勞改營,很多人在寒冬中被餓死或凍死,但是立陶宛人從未間斷對抗蘇聯對他們的迫害,這種堅持終於等到蘇聯解體,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第二次獨立,為了壯大國力,他們積極與西方世界聯盟,年輕人也自願參與軍事訓練,以對抗俄國的野心。

11.jpg

▲在動盪的時代下,莉娜一家人生活非常困苦,但是媽媽為了保護子女、捍衛自己和家人的尊嚴,不惜拚盡全力,即使面對蘇聯軍官的惡勢力也不願低頭。

1940年蘇聯軍隊進駐立陶宛,原本一家和樂過著幸福生活的15歲少女莉娜(貝兒·波麗/Bel Powley飾),在擔任音樂學院院長的爸爸(山姆·海澤汀/Sam Hazeldine)突然失蹤後,原本平靜的生活,發生了劇烈變化,一天夜裡,祕密警察闖入家中,媽媽(麗莎·拉文·康斯里/Lisa Loven Kongsli飾)和她、弟弟約拿斯(湯姆·斯威特/Tom Sweet飾)一起被送進蘇聯勞改營中,開始過著地獄般的生活。

這些年陸續有不少以一戰、二戰時期為背景的作品,像是《搶救雷恩大兵》、《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英國病人》、《珍珠港》等,不過這些都是英美等國製作的大片,少不了會有一些商業元素在內,但是對於一些資源相較不足的小國來說,當年也有被惡勢力瓜分欺凌的歷史,卻很少能被世人知悉,於是和大國合作一起拍電影,增加被關注的機會,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烏克蘭悲歌》、《承諾》、《灰影地帶》、《A級控訴》便是類似這樣的作品。

《灰影地帶》是立陶宛與美國合拍的電影,選角上有來自英、美、瑞典、挪威、芬蘭等地的演員,片尾曲選了來自立陶宛的少女歌手GJan,翻唱《Ring Them Bells》這首歌。

雖然講的是立陶宛和俄國之間的故事,在影片中聽到俄國軍人講的是俄語,但是立陶宛人講的卻是英語,有個腔調,說不上來是哪裡怪,不過在這部電影中,演員的台詞很少,大部分時候,透過眼神和身體語言,觀眾就能感受出他們對環境的絕望,以及失去家園的無奈。

17.jpg

▲地理位置緊鄰波羅的海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歷史上常是德、蘇想要併吞的領土。

立陶宛在1990年獨立後,立刻加入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用外交和防衛同盟力量,抵禦俄國的野心,並重啟徵兵制,加強國家戰力,民間企業也積極拓展俄國以外的市場,不讓經貿綁架國家防衛力,經過這些努力,才換來穩定的政經發展,也提振了國家繁榮與地位。

立陶宛的面積比台灣大1.8倍,若再加上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的面積,幾乎快要是台灣的五倍,但我們的歷史課本上,卻稱呼人家是「波羅的海三小國」XD

31.jpg

▲電影開場回到了1941年,在立陶宛考納斯市內,隱隱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

全片在浩瀚的西伯利亞拍攝,還原二戰時期立陶宛遭蘇聯併吞、進行種族淨化,以及各種迫害手段,當時有許多知識份子被逮捕入獄、冠上叛國的罪名,最後無辜被槍殺。而祕密警察在考納斯城中掃蕩,抓走包括婦女、孩童,甚至還有剛出生的嬰兒,他們一起被送上開往俄國勞改營的火車,過著如畜生般的生活,隨時可能因為小事被就地槍決,女性更隨時要面對士兵們的性暴力威脅。

電影上映後,創下立陶宛影史票房冠軍的紀錄,連總統也親自出席首映會,他在看完電影後,感慨的說:「這個故事真實呈現出立陶宛人的宿命、流離、苦難,以及為自由而戰的義無反顧。」

來自美國的導演馬呂斯.馬克維修斯(Marius A. Markevicius),是一名紀錄片工作者,也是立陶宛藝術委員會的創辦人,這是他第一部劇情長片作品,他希望藉由這部電影,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關於立陶宛過去的歷史。

26.jpg

▲懷著浪漫理想的爸爸,雖然戲份不多,但是他在影片開始,就對莉娜說過:「以認知改善現實」,而繪畫就是認知的一種方法。

「藝術就是感知,不是你看到什麼,而是你如何看。」

他相信女兒的藝術天分,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改變,這股信念讓莉娜即使身處在嚴峻的環境中,仍然能持續不斷的畫下身邊的人事景物,這些危難中帶給她感動與力量的畫面,也為地獄般的生活,掙扎出一股繼續奮鬥下去的希望。

10.jpg

▲被蘇聯統治之前,莉娜原本是個無憂無慮、熱愛畫畫的小女孩。

23.jpg

▲帶著寶寶的年輕母親,接受不了孩子在半路死去,被丟下火車的噩夢,崩潰發瘋的尋找孩子的身影,立刻被蘇聯軍方以槍斃處理。

02.jpg

▲集中營裡沒有人權,所有女性都只能袒胸露體洗澡,不時還會受到俄國軍人的騷擾。

05.jpg

08.jpg

▲日復一日的勞動中,立陶宛人只能得到一點點糧食,每天如果沒有達到採收的配額,動輒就會受到不發糧票的懲罰。

09.jpg

▲丈夫下落不明,獨自帶著姐弟二人,在勞改營中屈辱生活的媽媽艾蕾娜,由挪威女演員麗莎·拉文·康斯里(Lisa Loven Kongsli)飾演,雖然個性世故務實,但是面對危難時,她多次展現了在人群中挺身而出的勇氣。

25.jpg

▲來自芬蘭的鬍子大叔彼得·法蘭森(Peter Franzen),這次飾演一位冷血的軍官科馬洛夫。

04.jpg

▲瑞典男星馬丁沃斯特倫(Martin Hallstrom),飾演擁有一半烏克蘭、一半俄羅斯血統的軍人克雷茨基,為了能被蘇聯接納,他加入秘密警察行列,成為極權政府的爪牙。

對他來說,也是遠離家鄉和親人,只求能得到俄國軍方的認同,苟全保住性命而已,但是直到最後,他才發現所謂的敵人,也不過是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但是已經深陷罪惡泥沼的他,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07.jpg

12.jpg

15.jpg

14.jpg

▲歷經七個月海上顛簸,莉娜和媽媽、弟弟,被送到環境更險惡的西伯利亞勞改營。

22.jpg

20190412_灰影地帶1.jpg

▲莉娜經常想起一家人出遊的時光,她在集中營裡畫下的作品,被俄國軍官發現後,也全被燒光了。

06.jpg

13.jpg

▲雪地裡的小小愛情,安德魯和莉娜很快就在極權統治下被迫分離。

飾演安德魯的是來自英國倫敦的男演員,約拿豪爾金(Jonah Hauer King),也是個迷人又厲害的小鮮肉,從去年到今年拍了不少作品,2019才剛過第一季不久,他已經有三部電影在台灣上映了,《初戀手作中》、《為了與你相聚》、《灰影地帶》,不過他在這部電影中,從頭到尾都黑黑髒髒的,看好久才認出他XD。

33.jpg

▲承受不住飢餓和寒冷,媽媽最後病死在西伯利亞,臨終前,她告訴莉娜關於爸爸被槍殺的事實。

32.jpg

莉娜站在海邊回望岸上,她想起了搭火車時,安德魯送琥珀石給弟弟的情景,電影就結束在北歐神話「Jurate & Kastytis」中。

「Jurate & Kastytis」講的是北歐神話中的琥珀,又名「美人魚的眼淚」。

傳說波羅的海琥珀宮中,居住著一位美麗且智慧的女神尤拉特,在海與大地交接的港口處,有一位漁夫卡斯圖特斯,有一天,二人在海邊相遇並且相戀,女神將他帶回了琥珀宮。

當雷神知道尤拉特愛上凡人後,非常憤怒,摧毀了琥珀宮,殺掉了漁夫卡斯圖特斯,希望能改變女神的心意,琥珀的碎片飛到了岸邊,而尤拉特仍然繼續住在深藍海水中,回憶著他們的愛情,因此當海邊出現一些閃耀的寶石,人們就會將它撿回家中,因為這些都是女神的庇佑,讓擁有的人可以不受離別和相思的痛苦。

《灰影地帶》的片尾曲也很令人驚喜,導演選了來自立陶宛、魔力女歌手GJan的歌聲,她翻唱鮑伯迪倫的《Ring Them Bells》,讓人感受到希望與光明。

▲立陶宛女歌手GJan演唱《Ring Them Bells》。

28.jpg

▲《灰影地帶/Between Shades of Gray》小說作者露塔.蘇佩提斯(Ruta Sepetys)。

她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是一位立陶宛難民的女兒,偶然間回到家鄉後詢問親戚,想要關於祖父與父親的照片時,才知道立陶宛從1941年到1990年之間,因為被蘇俄統治,在地圖上消失了整整半個世紀,許多知識份子也被栽贓了莫須有的罪名,因此照片都燒光了。

立陶宛直到1990年才重新獨立,當年史達林為了在波羅的海區域進行種族淨化,屠殺了千萬人民,如今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段歷史,因此露塔在訪問過倖存者後,寫下了這個故事,想為當時犧牲的人們發聲,這是她的第一本小說。

小說出版後,奪下超過30個美國文學類獎項,之後被翻譯成27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發行,並獲得超過20個國際文學獎項,台灣在2012年7月由尖端出版。

這本書被分類在青少年文學中,露塔說她把這故事寫成少年小說,正是因為「比起大人,少年活下去的意志與希望更強烈」。

20.jpg

▲演員和作者露塔.蘇佩提斯(Ruta Sepetys)合影。

20190412_灰影地帶.jpg

▲《灰影地帶》電影海報。

18.jpg

21.jpg

▲二戰時期集中營的照片。

▲尖端出版社製作,「灰影地帶」作者露塔.蘇佩提斯(Ruta Sepetys)介紹書中內容(中字)。

▲電影中文預告。

電影和小說中的結局有點不太一樣,電影最後一幕,莉娜站在海中回望岸邊,沙灘上有個看不清臉孔,但似乎是安德魯的身影,追隨著她的目光流轉。之後導演以簡單的文字,說明了立陶宛從二戰到獨立的過程,有點類紀錄片風格的《灰影地帶》,整個敘事淡然,但是情感深度卻很強烈。

導演以冷冽幽暗的色調呈現這個故事,但是因為有愛,還是可以讓人感受到暖意和希望,母親無私的愛、姐弟之間的手足之愛、初嘗戀愛滋味的情愛、同胞之間互相幫助的關愛,讓大家在冰天雪地的絕望中,依然可以用信念和勇氣,無懼面對生活繼續走下去,就像Albert Camus說的

「在寒冬盡頭,我終於知道在我心底有一個不屈不撓的夏天。」

關於二戰時期的集中營,大部分人比較熟悉是德國納粹屠殺虐待猶太人的故事,其實蘇聯在二戰時期,對東歐人民進行的種族的大屠殺也非常殘酷血腥,其中受害最深就是波羅的海三國中的立陶宛,為了實行滅族計畫,短短幾年之間,當地就有將近三分之一菁英分子,被史達林政權直接或間接殺害,近百萬名無辜人民,被送到西伯利亞勞改營,直到十多年後才能返回家園,這些少數的倖存者,除了財產被俄羅斯人侵佔,還要面臨專制高壓的共產統治。

幸好立陶宛人民擁有堅毅團結的民族性,為了尋求獨立的機會,人民也不斷努力,最後終於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擊垮蘇聯,宣布獨立的共和國,自由得來如此不易,擁有自由的我們,更應該要好好珍惜。

 

讀 |

灰影地帶

 胸衣與學士帽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