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長庚大學校園內的「台塑企業文物館」,在地面上以六層樓白色圓筒造形,緊鄰著第二醫學大樓,是校園內一棟很顯目的建築地標,由王永慶女婿、知名建築師劉培森設計,企業內部監造,2006年,在慶祝50周年活動時,正式對外開放。

整個展館佔地近2500坪,從地下一樓到地上六樓,記錄了台塑企業從1954年獲得美援,生產PVC粉廠開始創業,到現在全球擁有十多萬名員工,成為台灣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這當中蘊含了許多創辦者的人生智慧,以及企業家訓中勤勞樸實的精神。

下了林口交流道後,車子一路前行,龜山附近因為機場捷運通車,沿線蓋起一棟又一棟櫛比鱗次的大樓,交通帶動房價成長,在售屋廣告上有著最具體的呈現,這回趁著多年前共事過的好友相約,利用難得的返台假期到校園敘舊,再次看到昔日熟悉的工作場景,一晃眼竟已是將近十年前的往事了,以前大家聚會都在聊小孩,現在聊退休計畫,想想光陰真是個可怕的東西哪!!

走進文物館,接待人員熱情迎來,簡單介紹後,我們選擇自由參觀,圓形採光的中庭挑空六層,戶外大量自然光源直接引入,在每個樓層都能感受到明亮的視線,各層的內環公共廊道區,也貼心設置了舒適的座椅,廁所、茶水間,一如企業內簡單樸實的風格。館內以26個場景,分別訴說26個故事,從唐山過台灣、新店直潭成長歲月、賣米事業起步、到配合政府規劃創建的「福懋塑膠公司」,1957年更名為「台灣塑膠公司」,多年來一路向上游發展,完成垂直整合石化供應鏈,並跨入更多不同事業領域,投入公益回饋社會,一路走來,企業的成長,彷彿就像是台灣經濟近代發展史的縮影。

20190131_長庚大學.jpg

文物館免費參觀,從B1到6F,七個樓層分別展示創辦人專區、六輕廠區模型、集團事業群介紹、教育醫療、社會公益等主題。

IMG_20190131_094303.jpg

望向醫學大樓左側,一小片隆起的高地上,種滿了山櫻花。

入口處豎立著「櫻緣寄惠」的大理石,這是第七屆畢業生,贈予母校做為紀念的櫻花樹,在這冬末春初的時節,有些枝頭上已經開出了粉色的小花,為校園帶來一隅早春的氣息。

IMG_20190131_094534.jpg

IMG_20190131_111850.jpg

其實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國立體育大學,三間學校都在附近,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安排一起走訪。

20190131_長庚大學16.jpg

IMG_20190131_111558.jpg

除了每週一、選舉日,以及農曆除夕至初三固定休館之外,其餘時間每天上午9:0017:00,開放免費參觀,參觀資訊請參考官網

一樓★台塑企業整體形象區

大廳內以一座壯觀的「奇木精髓」為核心,並列出事業群中24項關係產業名稱,以「勤勞樸實」為首的企業精神,還有主要產業的影片簡介,以及近60年來重要的發展記事等。

IMG_20190131_101940_1.jpg

▲位在一樓正中這株鎮館之寶,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植物之一「紐西蘭南貝殼杉」。

這個的巨大木化石,來自已故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珍藏,重達8.5公噸,歷經5萬年時間淬鍊,當初以1億元購入,由於巨大稀有,如今在市場上的行情,已經難以估算價格。

IMG_20190131_111523_1.jpg

IMG_20190131_102019.jpg

很適合送給社會新鮮人的一句話:「天下沒有容易的事,但是也沒有不可能的事。」

IMG_20190131_102051.jpg

從企業logo可以看出在塑膠本業外,集團還有紡織、石化、電子、能源、運輸、工務、醫療、教育、鋼鐵等事業,是一個龐大的企業體。

台塑關係企業標誌說明:
第一排:台灣塑膠
第二排:台灣化學纖維 長庚醫院
第三排:南亞塑膠 長庚大學 明志科技大學
第四排:台塑石化 台朔重工 長庚科技大學
第五排:南亞科技 台塑海運。

20190131_長庚大學1.jpg

20190131_長庚大學2.jpg

▲企業結合廠區週邊生態、景點,推出一種新型態的旅遊體驗活動,目前已有桃園、彰化、雲林、高雄、宜蘭五大樂活圈,詳細資訊可以參考Formosa樂活圈官網Formosa樂活圈臉書

自從機場捷運通車後,在桃園擁有醫院、球場、養生村、科學園區的台塑集團,也整合了週邊六個景點,推出「休閒養生在桃園」的旅遊行程。

IMG_20190131_102311_1.jpg

機場捷運「A7體育大學站」附近有三個景點,台塑企業文物館、長庚高爾夫球場/餐廳、長庚養生文化村。

20190131_長庚大學4.jpg

除了導覽之外,館內也使用了不少新科技,可以在參觀時利用互動體驗,了解企業文化與精神。

二樓★台塑企業深耕歷程區

從先族渡海來台開始,以人物蠟像,再現當年在新店直潭和嘉義經營米店的情景,二樓一角有「創辦人紀念專區」,展示王永慶先生使用過的物品,從中了解他的人生態度,以及對企業經營的理念。

IMG_20190131_102501.jpg

IMG_20190131_102515.jpg

IMG_20190131_102531.jpg

20190131_長庚大學3.jpg

180年前,王家先祖從福建安溪渡海來台灣謀生,從這裡就不難理解王永慶先生會選擇在安溪旁邊的漳州,投資鋼鐵事業了。

IMG_20190131_102552.jpg

從直潭老家到新店國小這段路途,除了翻山越嶺,還要歷經二次涉溪渡水才能到達,單趟將近三公里,可以感受到當年王家小孩上學的艱辛。

IMG_20190131_102612.jpg

20190131_長庚大學5.jpg

展館中以蠟像表現王永慶兄弟合力經營嘉義米店的情況,當年王永慶先生騎著腳踏車挨家挨戶送米,憑著細心觀察和努力勤奮,累積下創業的資金。

即使後來企業營運穩定,經濟無虞,但從館內展示的生活用品中,可以看見他對自己嚴律、務實不虛華的個性。

IMG_20190131_102718.jpg

IMG_20190131_102949.jpg

20190131_長庚大學6.jpg

▲相差五歲,生日相近,但個性卻大不相同的王永慶、王永在兄弟二人,在經營事業上,充分發揮分工合作的精神,在集團內,弟弟永遠都會把「001」的號碼留給兄長。

文物館展牆上陳述公司的管理制度,其中最讓各級主管膽戰心驚的,就是王永慶先生親自主持的午餐會報,這也是最快能掌握基層問題的現場,即使外界將他視做如神人般的地位,但他仍以兢兢業業的態度,審慎面對每一次決策。

IMG_20190131_103553.jpg

台塑的創業故事,其實是一段意外所促成。

1950年代,台灣獲得美援,政府準備發展塑膠以及輪胎工業。其中塑膠項目,原先希望由永豐工業的何家投資建廠,但何家到歐洲考察過後,認為不具規模經濟,因此婉拒了這個計畫。

當時經濟安全委員會的委員長,透過台灣銀行存戶資料,發現在嘉義有位米商,存款超過新台幣800萬元,於是前往接洽,希望由他來投資這項新事業,這位米商就是王永慶先生。

經過審慎評估考慮後,王永慶先生同意參與這項投資,並獲得79萬美元貸款,配合政府規劃創設了「福懋塑膠公司」,主要負責生產PVC塑膠粉,1957年,公司更名為「台灣塑膠公司」,之後隨著營運規模擴大,開始一路向上游發展,最後垂直整合成完整的石化供應鏈。

企業穩定成長後,開始投資其它事業,並透過公益建設回饋社會,王永慶先生也被譽為台灣的「經營之神」。

三樓★塑膠與纖維產業展示區

展示台塑過往在生產各種塑膠、纖維原料,所使用過的機器設備和成品,以及對產業未來的展望。

IMG_20190131_103604.jpg

IMG_20190131_103640.jpg

IMG_20190131_103726.jpg

1958年,最早安裝於南亞塑膠高雄廠的「膠布機」,來自日本NIPPON公司製造的機器,最大特色就是可從投料至捲取形成階段,都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是一台非常高效率的加工機械。

IMG_20190131_103756.jpg

IMG_20190131_103821.jpg

20190131_長庚大學7.jpg

展間寬敞,不只有許多趣味的互動設施,休息區也明亮舒適。

IMG_20190131_104021.jpg

每個樓層都有不同主題,以圖片、影像、實物、模型和多媒體等方式,展示出與生活相關的各種科技及產業發展歷史,也可以一窺台灣60多年來經濟發展的軌跡。

四樓★能源與電子展示區

以火山、石油探勘、火力及風力發電等模型,呈現出能源生成以及取得過程。另外還有麥寮六輕的全景模型、電子產業介紹,展示印刷電路板、光電以及半導體產業相關產品。

IMG_20190131_104808.jpg

IMG_20190131_104808.jpg

IMG_20190131_104823_1.jpg

20190131_長庚大學8.jpg

IMG_20190131_104912.jpg

IMG_20190131_104950_1.jpg

▲站在雲林麥寮六輕全景展示的模型上,透過強化玻璃,可以輕易俯視這個舉世矚目的造地工程

「六輕」指的是第六套輕油裂解廠,1994年動工,1998年開始營運,是台灣第一座民營煉油廠,建廠完成後,每年替代進口值約640億元,並帶動中下游相關工業發展,增加產值,累計超過2兆元。

但是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衝突,多年來一直是六輕備受爭議的問題,當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台灣總排放量的1/4,每年產生1萬6000噸的硫氧化物,以及3340噸的懸浮微粒,也讓這裡成為台灣最大的污染來源。

20190131_長庚大學9.jpg

創立於1995年的南亞科技,是台塑跨足電子產業的起點。

IMG_20190131_105435.jpg

目前正努力發展,希望能打造出全方位電子產業鏈。

五樓★多元化產業發展展示區

介紹企業自1970年代開始,以台灣為基地,將經營版圖延伸至海外,運用資源,達成產銷國際化的目標,並多角化發展,包含機械、汽車、海陸運輸、生物科技及環保等事業。

IMG_20190131_105525.jpg

IMG_20190131_105551.jpg

IMG_20190131_105600_1.jpg

▲「台塑壹號」於1981年1月20日,在日本N.K.K清水造船廠,舉行命名下水典禮,由王永慶的母親(當時94歲,員工暱稱為阿嬤)擔任命名人,並以斧頭將細繩切斷,順利完成新船下水典禮儀式。

IMG_20190131_105726.jpg

除了沒有鐵路和飛機,台塑有自己的陸地運輸和海上運輸團隊。

20190131_長庚大學10.jpg

20190131_長庚大學11.jpg

IMG_20190131_110105.jpg

福建福欣特殊鋼公司,設立於福建漳州龍池工業園區,員工千餘人,年產量72萬噸熱軋黑皮及白皮鋼卷。

IMG_20190131_110040.jpg

歷經越南當地環保抗議、排華行動之後,河靜鋼鐵廠終於順利在去年完成點火儀式,並投入生產。

2008年6月12日在當地取得投資許可後,台塑企業在越南河靜設立新的的鋼鐵事業部,由於當地可享受東協自由貿易區的關稅優惠,集團期許這項新事業,能成為東南亞最大的一貫作業煉鋼廠。

目前1號、2號高爐,都已順利點火投產,2019年將估評是否興建3號高爐,擴大生產規模。

IMG_20190131_105959.jpg

IMG_20190131_110202.jpg

由台塑企業內部儲運課,發展成立的「台塑貨運」,目前已有三家公司。

除了有完整的陸上運輸車隊外,近年來也由貨運業邁入汽車組裝、海外物流運通等相關業務,在文物館內這台貨運車窗上,還可以看到業務簡介的影片喔!!

IMG_20190131_110059.jpg

結合校內生物醫學系資源,所創立的「台塑生醫」,也發展出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IMG_20190131_110020.jpg

個人及家用清潔用品、保健食品、美容保養、功能織品等,應有盡有。

IMG_20190131_110316_1.jpg

這段電動車的發展故事看蠻久的,當初我們本來有打算要買一台呢!!

「台朔汽車」在1996年創立,由當時的女婿李宗昌,擔任執行副總,負責營運策略計劃,1988年和韓國大宇汽車,簽訂製造授權合約,由大宇負責設計、台朔汽車在台灣組裝、生產,之後以「台朔一號」的名稱,正式上市。

2000年大宇汽車宣告破產倒閉,這段合作業務,改由美國GM汽車集團接手,但是雙方一直為了汽車mark無法達成共識,加上銷售狀況不佳,2004年集團事業檢討會後,連年虧損的台朔汽車,被併入企業小金雞母台塑貨運,二家公司合併後,帳面上損益兩平,而台塑公司20年的汽車夢,也就此畫下句點。

其實當初對電動汽車規畫的理念是良善的,對環境影響也能降低,可惜十多年前,在技術上沒有做出成績,後續的銷售、維修、保養,也沒有達到預估的經濟規模,可惜了這個事業。

IMG_20190131_110333.jpg

IMG_20190131_110505.jpg

20190131_長庚大學13.jpg

五樓有一區是「企業綠能及綠色產業展區」,可以看到不少具有「節能減碳」概念的產品。

六樓★社會回饋展示區

這裡介紹台塑企業在教育和醫療上,對社會公益的回饋和建設,像是各地的長庚醫院、桃園龜山的養生文化村,以及明志科大、長庚大學和長庚科大等高等教育機構,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IMG_20190131_103344.jpg

IMG_20190131_110712.jpg

IMG_20190131_110754.jpg

對我們家來說,這是一間充滿回憶和感謝的學校。

「明志科技大學」前身,就是王永慶先生在1963年11月11日設立的「明志工專」。

弟弟當年就是明志的學生,這間學校一直榮登「台灣十大最累人大學榜首」,規定全體同學都要住校,早上6點半起床晨跑、做早操,還要打掃校園,才能吃早餐、上課,睡到半夜,有時還會被學長叫起來出操,簡直和當兵生活沒什麼差別XD不過同學之間的感情也被凝聚的超好,寒暑假時,學校會安排前往台塑企業各廠區實習,讓同學可以用工資來支付學費和生活費,這對當年經濟弱勢的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幫助。

IMG_20190131_110918.jpg

台塑企業也時常資助各地區的國小,特別是921大地震後,協助不少校舍興建的工程。

IMG_20190131_110934.jpg

IMG_20190131_111005_1.jpg

IMG_20190131_111012.jpg

二個孩子都是長庚寶寶,當年也是在林口長庚送走爸爸最後一程,看到這些醫院模型,內心百感交集,有新生的喜悅,也有死別的感傷。

20190131_長庚大學14.jpg

IMG_20190131_111033.jpg

IMG_20190131_111258.jpg

一直在想老了以後,要不要去住長庚養生文化村,環境看起來很不錯啊!!

20190131_長庚大學15.jpg

館內也有影片播放和定時導覽的服務。

地下一樓有簡報室,播放企業經營成長紀錄片,還可以看到紐西蘭森林的實景模擬、奇木相關陳列以及紀念品專區。

IMG_20190131_101957.jpg

短短16個字發展成的企業文化「勤勞樸實、止於至善、永續經營、奉獻社會」。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相信「一勤天下無難事」,所以他的管理言詞都很樸實,行事風格甚至有點一絲不苟不近人情,但想想要管理如此龐大的事業群,嚴謹的態度,才能讓員工們有所依循吧!!

這位1917年1月18日出生,典型苦命又認真的摩羯座,用創意與毅力和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2008年10月15日,一生都奔波忙碌於事業的創辦人,在他91歲那年,前往美國視察公司生產線時,於睡夢中病逝於紐澤西州,2009年7月,正式下葬在泰山長永紀念福園。

IMG_20190131_111812.jpg

IMG_20190131_111902.jpg

老同事熱情風趣依舊,今天也非常難得,遇上萬里無雲的大晴天。

記得在大學上企管個案實務時,教授講了很多關於「文益米店」的小故事,像是主動了解客戶需求、用心專注細節,比同業更努力勤奮的工作態度等,這些都不是多複雜深奧的理論,就像「冬天賣冰好,還是夏天賣冰好?」這個問題,以王永慶先生的經營哲學來看,他認為冬天賣冰更好,因為經歷過最困頓的挑戰,才能激發出更多能量,日後面對任何問題便能從容迎戰。

就像當年獲得美援貸款時,公司每天生產四噸PVC塑膠粉,卻因為滯銷而讓經營面臨很大困難,股東們大多認為必須降低生產量才能減少損失,但王永慶先生卻不認同「滯銷需減產」這樣的論點,他反而將產量提升到每日生產二十噸,透過擴充產量而降低成本,接著努力提升塑膠粉品質,積極打開外銷市場,最後成功解決問題,雖然他沒有顯赫傲人的學歷,但是從小在賣米、種菜、養鵝這些日常生活中,悟出許多獨特的想法,並運用在經營事業上,為他帶來許多不同於一般人的思維。

一層層往上走,彷彿也見證了台灣經濟半世紀來的發展,駐足在六樓的醫療教育區,令人感觸良多,這裡雖然是參觀的終點,但對企業來說,卻更像是另外一個回饋的起點,經營獲利後,以育才醫療善終,來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就像從圓頂玻璃帷幕灑入室內的陽光,為清冷冬日添加了溫暖的氛圍。

「台塑企業文物館」也算是機場捷運週邊走路可到達的景點,在「A7體育大學站」下車出站後,步行大約15分鐘就到了,參觀完還可以順便逛逛長庚大學的校園,除了建築很有特色,文物館前有青蛙湖和志清湖,可以欣賞天鵝和餵魚,也是假日親子同樂的好去處呢!!

 

<<台塑企業文物館>>
地址: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一路259號
電話:03-211-8800#3392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
web:http://www.fpgmuseum.com.tw/bin/home.php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