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舍文學餐廳」位在台中文學館內一棟日式建築中,這裡有點像台北的紀州庵文學森林,以文學入菜,結合作家記憶中對食物的感受,設計出文學家套餐,像是以楊逵、陳千武為主題的餐點,內容豐富,在享用食物時,也能從中了解這些作家背後的故事。

餐廳入口在自治街上,日式拉門被改成了喇叭鎖,轉開門鎖進入屋內,頗有穿梭到舊時光中的錯覺,日式建築空間,搭配木質地板,座位有榻榻米區、也有木製餐桌椅,餐廳的命名,源自於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之一、最具有批判性格與抗議精神的「櫟社」詩社。

1901年,由台中霧峰林家林癡仙、林幼春、賴紹堯發起,他們以廢柴自居,「吾學非世用,是為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所以取難以為人所用的「櫟」作為社名,隱喻政權轉移後,身處台灣的文人,一身所學卻已昨是今非。

雖然身處在動盪社會壓力之下,他們仍堅持文學創作,並熱心參與公共事務,在日常中注重品味和精緻,成為當時帶動文化風潮下的生活家,這應該可以是台灣早期的文青形象吧!!

20171020_台中文學館1.jpg

▲日式空間多了份懷舊的氣息,室內佈置典雅,從透明落地窗望出去,眼前矗立的正是文學館公園內的百年老榕樹,餐廳內玻璃窗上,貼了許多文學家創作的詩詞,整體氛圍舒適宜人。

20171020_143514.jpg

20171020_台中文學館7.jpg

▲歷史建築內不能使用明火烹煮,所以餐飲的選擇有限,除了甜點和飲品,以在地文學家「陳千武」與「楊逵」為主題設計的早午餐,內容豐富,主餐很有巧思。

20171020_140446(0).jpg

▲入口有個大冰櫃,可以看到當日提供的甜點。

20171020_台中文學館2.jpg

20171020_台中文學館3.jpg

20171020_台中文學館4.jpg

▲沒想到餐椅有在販售耶!!咖啡色PU皮,看起來很有復古氣息,坐起來也蠻舒適的。

20171020_140412.jpg

20171020_140752(0).jpg

20171020_140436.jpg

▲日式包廂要消費700元以上才能入座。

20171020_140548.jpg

20171020_140613(1).jpg

20171020_140728.jpg

20171020_140845.jpg

20171020_142955(0).jpg

▲小小的出餐區,感覺好像回家吃飯。

20171020_140308.jpg

▲平常日營業時間10:0018:00,週五、六會到晚上21:00,不收服務費,每人低消100元。

20171020_141109.jpg

▲關於櫟社詩社的介紹。

20171020_141128.jpg

20171020_141144.jpg

20171020_141157(0).jpg

20171020_141209.jpg

20171020_141221.jpg

▲菜單很美,翻閱之間,就能感受到「櫟舍詩社」對生活的精緻態度,以文學家之名的主題套餐,也有詳細的介紹。

20171020_141006(0).jpg

▲美味的「陳千武文學套餐」,280元。

主食是養生的「薑黃飯」,搭配小菜是鳳梨片泡菜和醃漬青木瓜,餐後甜點是甜而不膩的紅豆湯,整份套餐吃完蠻飽的,肉捲很香很下飯,比較可惜就是沒有綠色蔬菜,飲料是日式煎焙茶。

以下是文學館菜單上,關於「陳千武文學套餐」的文字介紹

陳千武,畢業於台中一中,1942年以台灣志願兵的身分入伍,這成為他往後創作的重要命題之一,櫟舍即用薑黃飯表現陳千武的太平洋戰火經驗;薑黃是印尼女人生產、孕育必吃的料理,點出陳千武作品中恆常的生死叩問,金色更如陳千武的鮮明性格。

同時結合結合義式料理Braciole肉捲的作法和本土內餡,傳達陳千武這「跨越語言的一代」:不同文化共存共榮、卻也經常受到族群身分的綑綁;烹調肉捲時須槌拍肉料,放上食材,捲起肉片,紮牢棉線再油煎,肉片從墊底的下層,躍為包容一切的表層。內核盡是濃郁的台灣味,心懷家鄉的風土詩。

木舟樣貌的肉捲,也是一艘向外駛出的船,中學的他懷抱明星夢瞞著家人偷抵日本,青年的他非志願赴南洋參戰,中年以後,陳千武創立《笠詩社》,突破戒嚴的封閉環境,將台灣現代詩送往日本及韓國等國家。最後以紅豆湯收尾,他生前最喜歡的食物,帶我們回到他兒童般率真天真的本性。

20171020_141014.jpg

▲以Braciole義大利肉捲的方式,外層搭配梅干菜,內餡則是溏心蛋,作法很特別,味道也很香,搭配薑黃飯一起吃,非常具有中西融合的風味。

20171020_141500.jpg

顏色繽紛「楊達的野菜鹹派」,250元。

鹹派被蔬果團團包圍,看起來就像春日裡的花園那樣繽紛燦爛,不僅好看,派皮吃起來香酥且帶有一點豆漿味,餡料很豐富而且吃起來帶有微微奶油香,飲料選了風味很特別的冰焙茶拿鐵。

以下是文學館菜單上,關於「楊達的野菜鹹派」的文字介紹

楊逵定居台中50年,自1920年代末,積極參與「台灣文化協會」和「台灣農民組合」。當時的台中是文化運動的核心場域,楊逵開闢的「首陽農園」啟蒙了無數人,「野菜宴」即誕生於此。青年們到農園暢聊藝文及時局,排練戲劇,肚子餓了,楊逵的妻子葉陶進園採摘野菜,熬煮成粥;容器不足,楊逵則把花盆洞口糊上,清洗乾淨,替代碗碟。野菜宴傳達出普羅文學家的簡樸與盛情,眾人共勞共食的快樂。

首陽農場的創立,更奠基於突破殖民疆界的珍貴友誼。楊逵自日返台後結核病惡化,日本警察入田春彥因欣賞楊逵的作品特地登門,驚覺其困境,惠贈一百圓,償債租土,籌辦農園。兩人結為知己,多次聯袂拜訪台籍作家,入田亦有意資助詩刊出版,支持台灣新文學運動。但他因而被舉發「思想有問題」勒令遣返,登船前日,極可能循著這份對殖民地的情感,入田結束生命,給楊逵的遺書中寫道:「請不要認為我窩囊,我的內心也存在著太多東西。」

櫟舍推出這道野菜鹹派,一同品嘗野地特有的韌性及生命力;耕耘的甘苦,偕行的情意,都在我們的碗碟中解凍回暖,只因:春光,關不住。

20171020_台中文學館5.jpg

▲雖然是無油煙料理,不過二份餐點都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吃。

20171020_台中文學館6.jpg

20171020_140930(0).jpg

20171020_143747.jpg

▲格柵式屋頂,灑落下自然的天光,充滿詩意的文字,就這樣書寫在垂吊下的白紙上,室內有著淡雅的木香,窗外就是百年老榕樹,輕鬆自在的氣氛,讓人很喜歡。

20171020_143114.jpg

▲可愛又趣味的書架,也能看到許多在地文學家的作品。

大玻璃窗上,有一段許悔之在《合掌》中,寫下的詩句「我向你合掌/有一世我哀傷的時候/你給過我/溫暖而慈悲的眼神」,入口小展區內,同時也呈現了詩人的手稿、墨跡和筆記,還有新作品的介紹,生活裡有詩,這是一種多美的浪漫。

平日下午客人不多,安靜坐在店內一隅,這是一段屬於自己的時刻,看書、讀詩,研究菜單上關於文學家們的故事,老屋子裡裡外外都保留了舊時代的風格和韻致,除了食物,還有一種歲月的味道。

有空來吃飯聽故事吧!!

 

<<櫟舍文學餐廳Rekisha>>
地址:台中市西區自立街6號
電話:04-3704-6848
營業時間:10:00~18:00/週五、六延長至21:00(週一公休)
官網:https://www.tlm.taichung.gov.tw/
FB:https://www.facebook.com/LiteratureSchool/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