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同路算是漳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街道二側有著宋元明清各個時期所建的廟宇,從人民劇場左側轉入,遠遠會看到一棵大榕樹高聳參天,當地長者習慣稱呼這裡是「北橋」。

民國之前,大同路其實是叫做北門街的,在陳炯明進軍福建之後,他主推現代文明,因此大力的拆城牆修馬路,周圍街道也分別被改名為自由、平等、博愛、民主,北門街也理所當然的被改成大同路了。

大同路不長,但是每寸水泥地下面都有故事,最指標性的建築,就是矗立在大同路以及和平巷交岔處的「塔口庵經幢」這座千年古蹟。

CIMG8967 

走進大同路,穿過一小段熱鬧的商店後,映入眼的正是一條雙岔路口,左邊是漳洲最短的和平巷(巷內只有三戶人家),榕樹下靜靜的立著一座古塔,後方有一間古庵。

塔狀的是「經幢」(建於西元1097年),古庵是「觀音庵」(建於西元1366年),由於這二個建築物距離非常接近,因此當地居民習慣稱呼這裡是「塔口庵」。 

Online Edits60

經幢是指一種刻有經文的石柱建築,唐代時由印度傳入中國,主要興盛於五代、北宋時期。

經幢建築由基座、幢身、幢頂三者組成,主體是幢身,上刻有經文、佛像等,基座和幢頂分別雕飾著花卉、雲紋等圖案。

CIMG8997  

到此之前,上網查詢漳州的古蹟,塔口庵經幢故事最多,關於經幢的由來,眾說紛紜,各種「民間傳說」比「正史」還精采!!

傳說之一是此經幢下方為水井,位置又剛好在人字路口,地理上屬於美人穴,陰氣太重風水不好,當地婦女飲用此井水之後,常會做出傷風敗俗之事,因此朱熹到漳州任知州時,便建了這座經幢以正風氣,這種說法經後人考證年代資料後,已確定朱熹建塔真的只是傳說而已,不過多數學者仍非常肯定朱熹將當時的漳州,治理的知書達禮、崇禮尚義。

傳說之二是元朝末年,北門街曾發生激烈的巷戰,漳州總管羅良戰死於此地,由於羅良生前是一名凶狠的將領,當地居民深怕他變成厲鬼回來復仇,於是集資建庵,祭祀羅良保佑居民平安,至今這個傳說也只能確認巷戰是真有其事,至於是否因羅良而建庵,已無從考證了。

後來查到漳州地方誌的記載,原來大同路上這座經幢,其實是千年古剎淨眾寺的三座經幢之一,高約7米,底徑1.2米,中間經過歷代戰亂,淨眾寺早已不存在,民間簡稱經幢為「塔」,相隔二百多年之後,才在塔後建庵,稱為「塔口庵」,但演變至今,「經幢」反而變成「塔口庵經幢」了,連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立碑時,都以「塔口庵經幢」當作此地的名稱。

歷史就這樣在一場又一場的傳說和誤會中,繼續堆疊下去。

CIMG9000  

庵內香火非常鼎盛,上班的日子,廟裡擠滿來拜拜的阿公阿嬤,他們用閩南語互相聊天,熟稔的問候著彼此家中的大小瑣事。

庵門口一副楹聯:「極頂雲中聞梵界,無邊法外現毫光」,水泥柱上的字跡仍清晰可辨,是乾隆時武進士陳大鋮所題。

Online Edits61  

入口處的牆壁非常斑駁,漳州這邊拜拜用的香,比台灣的略粗些,味道也很好聞,香桌上方寫著這是「元豐香」。

CIMG8986

庵內空間不大,簡單的二進,單間面寬,內祀著觀世音神像,繞了一圈,沒有看到羅良耶, 應該只是個傳說吧!!

CIMG8980  

虔誠的阿嬤祈求神明,保佑一家大小平安健康。

古庵裡誦經念課,青煙裊裊,人來人往,與庵前的經幢,無言而威的相依千年,見證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每一場戰亂和歷史。

比較讓人痛心的是,庵廟的原建築其實比現在規模還大很多,市政拓寬時將古蹟拆掉了大半邊,現存的庵廟是經過多次修復的樣貌,城市的更新發展,不免會對原建築拆遷改造,當一幢幢現代化的高樓林立而起,舊建築裡的文化,也正慢慢消失在老街巷裡。

02  

沿著經幢北邊向前走, 在大同路199號旁邊,看到了傳說中的「美人井」,這是一口八卦形的井臺,後人在井邊上方刻了「七星古井」四個字。

據說當年羅良和陳友定在此發生巷戰時,不少將士死在這裡,井底還沉有不少當時士兵所使用的盔甲和裝備等。由於井邊環境潮濕,探頭往下看,只見井水汙濁不堪,這與地方誌中記載:「此井水源不竭,水味甘甜,飲此水可強健體魄............」落差極大。

現場看到這座井時一直不能理解:「明明只有六個孔,為什麼會叫做七星古井? 」後來在漳州論壇上查到一個說法是:「因為天上一顆星,透過六個孔,可以看到水裡六顆星,因此稱為七星」,道理類似天上一個月亮,水裡一個月亮一樣。

漳州這個古城真的很有意思,連一口古井都內蘊這麼多想像啊!!

07  

大同路旁邊,和平巷6號,這裡曾是三十年代共產黨在漳州的主要活動地點,革命舊址「蓮山陳寓」,破舊的牌坊,看的出來這裡已成為「曾經」。

CIMG9002  

其實在大同路上,還有一條藏在某戶人家庭院裡的「狀元巷」(據說是170號),當天走到這門牌前,發現門已上鎖,狀元巷無緣一窺其貌。

漳州地方誌記載狀元巷的故事:明宣宗宣德五年,43歲的林震拜別父母進京趕考,由於才華洋溢下筆言之有物,皇帝非常賞識,當場就欽點林震為進士第一,狀元及第的消息傳回故里,整個漳州居民欣喜若狂,在中國幾千年的科舉考試制度中,漳州籍的狀元僅此一位,當時林震的外婆家,就位在人民劇場的位置上,狀元小時候曾住過外婆家,因此後院短短半米的巷子就叫做「狀元巷」。

在1918年以前,經幢前方原本還立有狀元牌坊一座,紀念著漳州唯一狀元林震的榮耀,可惜最後為了市容,也難逃被拆除的命運了。

從北門街到大同路,除了「塔口庵經幢」幸運得以夾立在叢林水泥之下,更多的古建物,早已逐步退出歷史的記憶,在大同路附近小巷小弄走了近一小時,一直沒有找到「反清復明的太陽公廟」、以及「傳奇的福和堂」(弘一法師曾到此堂與住持的鳳玉姑交流佛法)、「良崗王巷」也高掛路牌換成了友愛路,原廟址已被夷為平地.........

大同路上有著老漳州人說也說不完的故事,幸好在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已公佈塔口庵經幢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蹟至少可以名正言順的立在此地了。

 

【台媽便利貼】

1. 大同路位在人民劇場左邊巷子走進去,穿過市場即可抵達。

2. 漳州正在進行市容更新,很多旅遊書上介紹的老建築已不存在,建議先詢問當地人再前往。

3. 有些古蹟位在民居內,參觀時請先獲得居住者同意再進入。

4. 在漳州問路,有些年紀較大的長者會聽不懂現在的路名,因為他們只記得以前的舊街名。

5. 以上歷史及傳說,參考資料來自漳州地方誌。 

6. 蓮山陳寓現在有人在此居住,請勿擅自闖入參觀。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