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越戰中一段真人歷史的《鋼鐵勳章/The Last Full Measure》,描述空軍救援醫療兵威廉·皮森·伯格(William H. Pitsenbarger),參與 1966年4月11日到12日「阿比林行動」的故事。當時步兵師下的查理連,在西貢附近進行探索與破壞的行動,這個行動基本上就是把整個連隊當作誘餌來吸引越共攻擊,再透過尾隨側翼的二個連隊摧毀敵人,不過查理連在行進中,偏離的隊伍原本設好的路徑,在穿過考特尼橡膠種植園時,遇上越共狙擊手,不久就被敵人包圍,當增援部隊穿過茂密的叢林時,其它原本應該隨增援部隊抵達的連隊卻步履蹣跚,查理連意外陷入了越共陷阱中,遭到埋伏在叢林中的越共猛烈攻擊。

根據歷史記載,當時查理連只有134人,卻遭到500名越共攻擊,從4月11日星期一下午開始,這場攻擊行動持續了二天,戰火結束後,查理連第2營第16步兵團,在134名士兵中,有近八成受傷或死亡。威廉在這場任務中,成功救了超過60位軍人的生命,在最後一架直升機撤離時,他仍留在原地繼續救人,最後被越共的狙擊手射殺身亡,當美軍發現他的屍體時,他一手抓着步槍,另一隻手拿着醫療包,臉上戴着防毒面具,額頭上有一個彈孔,與多位同袍一起犧牲在叢林中。

電影由導演陶德·羅賓森(Todd Robinson)耗時20年籌備製作,拍攝期間也獲得美國國防部、空軍及陸軍的大力支持,1999年,當時他正在為空降搜救電影進行準備工作,拜訪了美國各地的空軍基地,並訪問多位空降搜救組的空降兵,期間一直有人向他提到「威廉·皮森·伯格」這位無名英雄在越戰中的英勇事蹟,當時有一群退伍軍人,正在為他爭取榮譽勳章。

2000年12月8日,在俄亥俄州代頓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威廉·皮森·伯格被授予榮譽勳章,陶德看著罹患癌症末期的法蘭克·皮森·伯格,代表兒子接受榮譽勳章時,他告訴台下的人,人生中最悲痛的一件事,就是無法看到兒子結婚生子,進而了解到父親對兒子的愛,這讓陶德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也曾看著尼克森總統在電視上的發言,害怕自己兒子被徵召的回憶。於是他找來製片搭擋席尼·謝爾曼(Sidney Sherman)等人,以威廉·皮森·伯格的故事為主軸寫成劇本,並找來多位奧斯卡、金球獎得主與入圍者,一起共同演出。

10.jpg

▲威廉·皮森·伯格(傑瑞·米爾文飾)在越戰中犧牲後,他的英雄事蹟,讓他被授與士兵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國會榮譽勳章」,這是為了獎勵他所做出超越義務之外的英勇作為。

但在勳章頒授之前,卻因為某些政治因素,威廉應得的獎勵卻慘遭撤回,五角大廈調查員史考特·霍夫曼(賽巴斯汀·史坦/Sebastian Stan飾)被分配去查證事件原因,在調查過程中,他發現了背後糾葛的政治原因,決心要替威廉討回這份遲來的正義,便逐一拜訪戰爭中的生還者們,大家團結一心,最後終於替威廉爭取到他應得的榮譽。

05.jpg

16.jpg

▲右邊這位是賽巴斯汀·史坦(Sebastian Stan),飾演在五角大廈工作的調查員史考特·霍夫曼。

2011年,從《美國隊長》中,才認識了這位略帶憂鬱氣質的演員,他因為名字諧音,被粉絲取了一個「384」的綽號,個人對他比較深刻的印象,是在《老娘叫譚雅》中,蓄起了小鬍子,飾演女主角的渣男老公,這回在《鋼鐵勳章》中,他試圖與一群曾經參與過1966年「阿比林行動」的越戰老兵們,共同說服國會頒發榮譽勳章,給英勇的空軍醫療兵「威廉·皮森·伯格」。

11.jpg

▲每次演電影都會罵髒話的山繆傑克森(Samuel L. Jackson),這次沒有罵人,他飾演在越戰中生還的老兵,為了替當年的空中救援英雄,爭取應得的榮譽勳章,與五角大廈的調查員,攜手一起努力。

「延遲的正義,並不是正義。」

透過霍夫曼對老兵們的訪談,讓人看見戰爭對他們造成的負面影響,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美國在60年代,一度興起反越戰浪潮,這項反戰運動,連帶影響了越戰老兵回到美國後的待遇,他們不受到重視,也逐漸被遺忘在時代洪流中,許多人一輩子活在創傷後的陰影下,負疚於自己的失誤,造成同伴傷亡的罪惡感中。

透過這部電影,讓世人再次回首歷史,並為昔日戰場上的英雄們,致上遲來的感謝,讓這些倖存者,有了情感宣洩的出口。

37.jpg

▲霍夫曼帶著妻子和兒子,一同拜訪威廉·皮森·伯格年邁的父母,他聽到許多關於威廉的往事。

看到他們即使心碎卻依然堅強面對,讓他深受感動,下定決心要和威廉昔日的同僚們,一起並肩作戰,推進追授勳章給這位真正的英雄。

「相信我,失去孩子比死亡痛苦。」

「說到威廉,讓我們堅強,那種感覺剛好可以拿來跟悲傷相抵,在他缺席之下,還能感到快樂。」

02.jpg

03.jpg

▲《鋼鐵勳章》的主角威廉·皮森·伯格,隸屬於美國空軍空降搜救組。這是美軍眾多特種部隊中,任務獨特的一個單位,他們的工作就是要在危險的戰場上,救援那些負傷與命危的兄弟。

威廉最初並沒有被徵召入軍,他在電視上看到戰爭的慘烈狀況後,決定主動參軍,為國家盡一份心力。在越南那場橡膠園突襲戰中,他不停地搶救傷患,甚至放棄搭直升機離開的機會,只為了留下來和那些不認識的兄弟們,一起奮戰到最後。

在越戰期間,威廉總共執行超過250次救援任務,1966年4月11日,阿比林行動當天,他其實正在休假,不過卻自願登上直升機,前往西貢附近的救援地點。在三次的升降中,將9名受傷的兄弟送上救援直升機,當救援擔架再次下降,準備載走威廉時,直升機卻遭到敵軍炮火攻擊,威廉本來可以爬進擔架逃生,但卻選擇留在地面,和其它步兵一同作戰,最後不幸身亡。

當他的母親收到殉職通知後,雖然心痛萬分,但仍為兒子的選擇感到驕傲,他做到了身為軍人的忠誠、榮譽與責任。

04.jpg

41.jpg

42.jpg

▲電影還原越戰時,美國空軍搜救部隊救援場面。

傷兵:「你為什麼會在這裡?」威廉:「因為你們在這裡啊。」

06.jpg

17.jpg

18.jpg

▲電影在台灣分類是輔12級,片中有許多戰爭場面的真實呈現,像是越共被子彈射穿、血流滿面,甚至是肚破腸流的可怕畫面,讓人看得觸目驚心,覺得頭皮發顫,深刻感受到戰爭實在太殘酷。

「你會祈禱嗎?我在那天祈禱了,祈禱奇蹟能發生。」

21.jpg

▲彼得·方達(Peter Henry Fonda)在片中飾演一位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越戰老兵。

2019年8月,彼得·方達因為肺癌離開人世,《鋼鐵勳章》成了他最後的遺作。

片中他飾演一位個性古怪的越戰老兵,因為在戰爭中親手殺了越共而留下陰影,夜晚會讓他陷入恐懼,因此總是在白天睡覺,但為了英勇犧牲的威廉·皮森·伯格,他還是勇敢挺身而出,和昔日戰友們,一同爭取正義真相。

01.jpg

07.jpg

▲克里斯多夫·普拉瑪(Christopher Plummer)與黛安·拉德(Diane Ladd)二位金球獎得主,在電影中是一對夫妻,飾演威廉·皮森·伯格(William H. Pitsenbarger)的爸媽。

08.jpg

12.jpg

▲在威廉死後的第34年,2000年12月8日,俄亥俄州代頓舉行的頒獎典禮上,被授予榮譽勳章,當天由他的父親法蘭克·皮森·伯格代替上台領取。

如同電影中的劇情,法蘭克當時已經罹患癌症,在人生最後的時刻,他仍心心念念著,希望可以看到深愛的兒子拿到這個榮譽,法蘭克在代替威廉領獎後的14個月,也離開了人世。

19.jpg

▲典禮當天有超過3000人出席,很多都是當年同在戰場上的退伍軍人。

09.jpg

▲霍夫曼在調查過程中,逐漸發現許多政治的陰謀,如果揭發出來,可能會讓他失去工作,幸好妻子泰拉給予很大的鼓勵,讓他能繼續堅持下去。

20.jpg

▲霍夫曼抱著兒子路克,凝視著他在工作中,所收集到關於威廉的剪報資料。

同樣也身為一個父親和丈夫的角色,他從一個處事嚴肅冷漠的調查員,到最後願意賭上自己的未來,盡全力幫助威廉拿到他應得的榮譽勳章,這段心境上的轉折,也很令人感動。

23.jpg

▲左邊照片是真實的威廉·皮森·伯格,右邊是電影中飾演他的傑瑞·米爾文

25.jpg

▲電影中也還原了威廉當年在戰場上的一幕。

26.jpg

▲數以百萬曾服役於美軍的男女當中,有將近3500人曾獲得榮譽勳章,但隸屬於美國空軍的只有18人,有3位是空軍士兵,其中1位就是「威廉·皮森·伯格」。

24.jpg

▲電影中,由霍夫曼主導了這次授予勳章的調查任務,但事實上這個角色是虛構的。

較接近這段歷史的原型人物,是一位名為帕克·海耶斯(Parker Hayes)的已故歷史學家,他在1997年至1999年期間,曾經擔任過馬里蘭州空軍博物館的策展人,撰寫過一段關於威廉·皮森·伯格在博物館中展示的傳記。

在這個過程中,他受到一些前空軍搜救隊員,以及歷史學家的鼓勵,希望能夠幫忙爭取,讓威廉獲得榮譽勳章的肯定,海耶斯前後拜訪了12名越戰退伍軍人,希望能找出更多當年發生在戰場上的故事,他說這段訪談讓他感受到,殘酷的戰爭經歷,對這些退伍軍人所造成的傷害,既悲痛也難讓人難以置身事外。根據這些退伍軍人告訴他的信息,和他根據採訪所整理的資料,海耶斯將榮譽勳章的要求,轉發給了五角大廈。

關於威廉·皮森·伯格的榮譽勳章,為什麼會被拒絕的原因,有一個說法,可能因為當時這是陸軍的一項行動,而威廉·皮森·伯格是空軍的救援兵,如影片中所述,空軍不應該出現在那裡,當陸軍直升機飛行員,因為當時的戰區太熱而拒絕前往時,休假中的威廉卻自願參加,如果授予他榮譽勳章,這樣會讓陸軍有點難看,不過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美國軍方的證實。

幸好在昔日同袍們努力下,花了30多年時間,終於讓威廉·皮森·伯格獲得榮譽勳章,這段漫長的過程,大家一直都記得,當年威廉在戰場上勇敢而無畏的大愛,幫助很多人活了下來。 

以上四張照片來自網站:History vs Hollywood

43.jpg

▲威廉的父母,代替他上台接受榮譽勳章。

45.jpg

▲1966年3月7日,一名士兵消滅了一枚地雷,但卻被困在雷區,威廉自願趕去營救這位受困者。

他被直升機下放到燃燒的雷區中,順利找到了盟軍士兵,將他送去醫治,這段大膽營救的畫面,剛好被攝影師拍攝下來。

46.jpg

▲威廉正在救治傷兵。 

14.jpg

29.jpg

33.jpg

34.jpg

▲電影拍攝現場。

20200313_鋼鐵勳章3.jpg

20200313_鋼鐵勳章.jpg

▲左邊是空軍一等兵威廉·皮森·伯格,位在俄亥俄州皮夸(Piqua)南街1421號的塑像,右邊是俄亥俄州皮夸(Piqua),以Pitsenbarger命名的當地公園和綜合運動中心。

多年來,威廉·皮森·伯格還獲得了許多其它的榮譽。美國海軍集裝箱船MV A1C威廉·皮森·伯格(T-AK-4638)以他的名字命名。

還有許多政府建築物,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包括加利福尼亞比爾空軍基地的William H. Pitsenbarger專業軍事教育中心,德克薩斯州蘭道夫空軍基地的Pitsenbarger Hall,德國Spangdahlem空軍基地的William H. Pitsenbarger空軍領導學校。

20200313_鋼鐵勳章2.jpg

30.jpg

▲威廉·皮森·伯格的墓碑。

威廉殉職後,被埋葬在他父母家附近,地點是美國俄亥俄州北新月路卡溫頓7875號,邁阿密紀念公園公墓。

▲Portraits in Courage-William Pitsenbarger。

28.jpg

40.jpg

▲導演陶德·羅賓森(Todd Robinson)在泰國拍攝現場。

當時戰爭發生在西貢附近一處叢林中,而這部電影是在泰國拍攝的,其它地點還包括哥斯大黎加、亞特蘭大、哥倫比亞特區和洛杉磯。

越戰中的退伍海軍,演員戴爾·戴(Dale Dye)也是這部電影的幾位軍事顧問之一,他還在電影中演出霍爾特的參議員。

20200313_鋼鐵勳章1.jpg

▲電影海報。

▲電影中文預告。

越戰的歷史傷痛,即使在過了近半世紀,依然是許多美國人心中的傷口,很多人在這場戰役中,失去了摯愛的父親、兄長、手足,透過《鋼鐵勳章》讓我們跟著霍夫曼的視角,隨著他在調查工作中,翻閱戰爭紀錄,拜訪退伍老兵,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逐漸勾勒出威廉當年在戰場上的樣貌。導演以現實與回憶交錯的敘述方式,帶領觀眾回到過去,看見身處險境的威廉,為陌生人拚上性命、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

最後的追贈勳章儀式,當主持人在台上,邀請一個個不同的族群逐一起立時,所有的感謝凝聚成熱烈不斷的掌聲,讓人忍不住熱淚盈眶,許多威廉昔日的戰友,紛紛趕赴現場見證,展現了袍澤之間的情義,他們脫下軍裝,穿著筆挺西裝,戴著軍帽,開心接受在場所有人的掌聲,甚至連威廉昔日的女友都到場相挺,時隔多年仍有這份心意,十分令人動容。

影片結束,導演還放了一個彩蛋,收錄了一群越戰老兵們的訪談片段,除了威廉,每位參與越戰的老兵,也都是值得銘記的英雄,即使他們都已來到了人生中的暮年,但身影依然挺立昂揚,短短幾句話,道盡當年戰場上的驚心動魄,他們分享了許多戰爭時的慘烈情景,尤其前美國國防部空軍部長惠頓彼得斯(Whitten Peters),還特別感謝了電影中的主角威廉·皮森·伯格,他說:「我們全都欠威廉太多,他的血永遠與我們相連在一起,他是我們的兄弟!!」

《鋼鐵勳章》並沒有太多磅礡大氣的戰爭場面,它更深刻描寫了男人之間,充滿義氣的情誼,以及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個人覺得英文片名《The Last Full Measure》,應該會更接近故事想傳達的寓意,這是來自美國前總統林肯著名演說中的一句話。

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中提到,即使身處絕境也要放手一搏,希望大家能夠繼承光榮犧牲者的奉獻精神,讓國家變得更美好,看完電影你會了解,「勳章」不只是一枚勳章,它匯聚了所有無名英雄真實的人生,蘊含了逃避、懺悔、救贖、親情、感恩以及思念等各種情緒,對威廉來說,雖然是遲來的榮譽,但這份正義依然令人深受感動。

 

讀 |

[2018 電影] 生死一瞬 悲壯殘酷的戰爭歲月 芬蘭建國百年史詩之作《無名戰士》

[2019 紀錄片] 穿越時空的魔法 再現一戰場景 彼得傑克森新作《他們不再老去》

[2019 電影] 以寡敵眾 患難中見真情 重現越戰史上壯烈的龍潭之役《108悍將》

[2019 電影] 改編自二戰史中最傳奇的一役 美軍情報優勢奇襲日軍《決戰中途島》

[2020 電影] 震撼中的詩意與感動 身歷其境體會戰場煉獄 絕望和希望《1917》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