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看影視新聞的人,應該會發現《1917》在各大電影獎項中獲得不少矚目,不僅在金球獎拿下最佳戲劇類影片和最佳導演,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幾乎囊括所有技術類獎項,入圍10項肯定,另外在電影界極具地位的「英國電影學院獎」,獲得7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台灣也在一月底上映了。

導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在35歲時(1999年)就以《美國心玫瑰情》獲得第72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並以這部作品得到多項肯定,2012年,執導《007空降危機》,全球票房高達11億美元,這次他透過童年時,祖父阿爾弗雷德曼德斯,曾經告訴過他許多關於一戰的回憶,與編劇克莉絲蒂威爾森克倫斯(Krysty Wilson-Cairns)一起寫出劇本,雖然故事中人物是虛構的,但是男主角穿越無人區、在戰壕內奔跑傳遞訊息,這些都是祖父在一戰中的真實經驗,當年由於阿爾弗雷德曼德斯的身材比較矮小,所以被選為西線戰場的「信差兵」,他經常要穿越危險的無人區,執行電影中布雷克和史考菲所經歷的任務。山姆曼德斯說他希望藉由這部作品,向當年所有的參戰者致敬。

電影開場的時間點是1917年4月6日,這一天也是美國正式向德國宣戰,並且加入協約國,共同對抗同盟國的日子,當時德國為了尋求更好的戰略位置,將部隊自西方戰線撤退到大後方的興登堡防線,德軍在撤退時採用了焦土策略,將所有的道路、橋梁以及村莊全數破壞,催毀所有能用的資源,所以在電影中看到的場景,幾乎都是被轟炸搗毀的廢墟,透過美術人員的考證研究,還原了當時西戰線的壕溝和部份場景。

電影的拍攝方式很特別,山姆曼德斯和攝影大師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攜手合作,採用多段「一鏡到底」的運鏡方式,電影開場的8分半鐘,就是《1917》「一鏡到底」最長的片段,這種拍攝方式會讓觀影的人,感受到非常奇妙的視聽饗宴,跟著片中主角一起上山下海、匍匐前進,瘋狂急奔,有種置身現場的錯覺,將近二個小時的片長,近乎一比一的時間流動,跟著史考菲和布雷克二位小兵,一起沉浸在驚恐又略帶窒息感的緊張氛圍中,走出戲院後,忍不住大大舒了一口氣,覺得自己好像也走進了戰場,和主角一起參與了這場時間緊迫的軍事任務。

12.jpg

和去年上映的《決戰中途島》、《108悍將》,聚焦在盛大的殺戮場面不同,《1917》的故事很簡單,主要就是二個年輕的英國士兵,要在一夜之間,穿越德軍戰線,抵達9英哩(約14.5公里)外的第二營傳遞軍令,阻止盟軍破曉進攻,落入敵人陷阱。

他們走過屍橫遍野的戰區,閃過地雷、越過湍急的河流,歷經各種困難完成任務。

[2019 電影] 以寡敵眾 患難中見真情 重現越戰史上壯烈的龍潭之役《108悍將》

[2019 電影] 改編自二戰史中最傳奇的一役 美軍情報優勢奇襲日軍《決戰中途島》

1917年4月,在一戰的西方戰線中,德軍剛撤出法國北部的一個戰略據點,但是根據情報顯示,這場撤退其實只是戰略性的遷往新防線,如果英軍跟著追擊進攻,可能會犧牲1600條性命。英軍士兵史考菲爾德(喬治·麥凱/George MacKay飾)和布雷克(迪恩·查爾斯·查普曼/DeanCharles Chapman飾)奉將軍的指示,要將「取消衝鋒,否則就會落入敵軍陷阱」的命令,送到最前線給第二營的指揮官,這個口信,搶救的不只是戰友,其中還有一位是布雷克的哥哥理察·麥登(Richard Madden)。

「他們正步入陷阱,你的任務是傳遞信息到前線,取消明天一早的攻擊行動。」

「如果你無法及時趕到,我們會失去1600人,你的哥哥也在其中。」

25.jpg

開場,史考菲倚靠在一棵大樹下,身邊躺著夥伴布雷克,四月已來到初春時節,微風和煦,周圍一片青草綠意,二人正在小憩,突然聽到傳令兵帶來艾林摩爾將軍(柯林佛斯/Colin Firth飾)的命令,準備交代任務給他們。

當時的他們並不曉得,再過一年,這場戰爭就要終止,在戰況激烈的西線,德軍在1917年剛設立「興登堡防線」不久,他們故意棄守陣地,想要引誘英軍追擊再一舉殲滅,英軍的艾林摩爾得知這項計畫後,卻因為通訊設備被炸毀,無法通知前線,因此將軍便要求布雷克和史考菲二位小兵,連夜步行趕往前線,阻止他們的進攻行動。

34.jpg

臨行前,艾林摩爾將軍留給二人一段話,這是來自英國詩人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勝利者/The Winners》中的詩句。

「下煉獄或是登王位,只有孤身上路者,才能捷足先登。」

Down to Gehenna or up to the Throne, He travels the fastest who travels alone.

將軍這段話,似乎預見了二人在前往第二營的路途上,會面臨到的狀況,他認為與其跟著一群豬隊友,不如二人結伴互相幫助,一起完成這趟艱鉅的任務。

24.jpg

03.jpg

從壕溝出發,二位士兵一路穿越草原、泥地、洞穴、水坑、森林等地形。

對布雷克來說,因為哥哥身在第二營,驅使他勇敢踏上這段路途,而史考菲從初始的不情願、驚懼、害怕、恐慌,到歷經老鼠之亂後,感受到布雷克對他的同袍情誼和義氣,終於能釋懷這趟任務,並且義無反顧的併肩同行。

02.jpg

09.jpg

10.jpg

32.jpg

27.jpg

鏡頭下,可以看見戰爭的日常,時而平靜,時而生死一瞬,史考菲與布雷克彼此扶持,與時間和砲火賽跑。

23.jpg

▲沒想到任務開始沒多久,布雷克就去領便當了,好心想救受傷的敵人,卻意外被捅死的悲劇,再次驗證了「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這句話。

05.jpg

史考菲在布雷克遇刺身亡、農舍飛機失事後,遇到由史密斯上尉(馬克史壯/Mark Stron飾)所帶領的車隊,好心讓他搭了一程。

06.jpg

▲顛簸的路途中,車上士兵們,還能輕鬆的互開玩笑,最後史考菲決定自己獨自上路去完成這趟任務。

這裡呼應了臨行前,艾林摩爾將軍送給他們的那段話:「下煉獄或是登王位,只有孤身上路者,才能捷足先登。」

22.jpg

07.jpg

寶貴的時間,分秒都在流逝,隻身上路的史考菲,一路躲避德軍的追捕,在煙霧迷漫的斷垣殘壁中,只剩下月光伴他繼續狂奔。

08.jpg

深夜裡,大火吞噬了教堂,暗黃而壓抑的色彩,沉重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史考菲面對著不遠處的十字架,祈禱能趕快找到第二營,在他身後,屋樑倒塌,襲擊的子彈,不斷從耳邊呼嘯而過,槍林彈雨中,他在法國埃庫斯特聖曼(Écoust-Saint-Mein)小鎮上,為了躲避德軍追殺,只好縱身躲入一個地窖中。

21.jpg

地窖裡,他遇到了一位女孩帶著小女嬰,女孩幫他包紮傷口,史考菲將所有的食物留給她們,包括水壺中的牛奶,女孩問他可以為孩子唱首歌嗎,他輕輕唱出了下面這首詩歌。

「他們乘著篩子航向大海,坐在篩子上,他們航向大海。在冬日的早晨,在風雨飄搖之時....」

They went to sea in a Sieve,they did. In a Sieve they went to sea.
In spite of all their friends could say. On a winter’s morn, on a stormy day.....

眼看天快要亮了,史考菲告別女孩,他要繼續突破困境,盡快找到第二營,將訊息帶到,被追殺途中,他落入洶湧的急流,在飛瀑上墜落河底,最後抓住浮木才活了下來。

15.jpg

20.jpg

天亮後,史考菲在危險又湍急的河中漂流許久,在瀕臨絕望時,他看到河面上落滿了櫻桃樹的花瓣,想起了布雷克說過的話,心中再次燃起希望,奮力越過河道上許多腫脹的屍體,鼓起勇氣繼續前進。

這段落海的鏡頭,拍攝得非常流暢自然,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這段河景,主要是在倫敦奧運使用的水球場「 Tees Barrage 國際白水中心」拍攝的。

關於這部電影的CG說明,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介紹。

19.jpg

18.jpg

用盡最後力氣爬上岸後,史考菲走入一片樹林中,他聽到一陣優美的歌聲,那是一首古老的民謠,幽微唱出了對死亡虔誠、尊敬的態度,也撫慰了戰火下疲憊的心靈。

倚在樹幹上,他靜靜聽完這首《The Wayfaring Stranger》,身邊的兄弟告訴他,這裡就是第二營。

01.jpg

04.jpg

31.jpg

史考菲為了盡快將撤退的軍令,帶給麥肯錫上校,不顧一切跳出壕溝,大步橫越戰場,砲火不停在他身後炸開,他用盡力氣向前狂奔,不管所有人的攔阻,終於衝到上校面前,親自把沾染血跡的信件交給他。

13.jpg

26.jpg

費盡千辛萬苦,經歷槍林彈雨,史考菲終於見到了他要傳達訊息的麥肯錫上校。

這位麥肯錫上校看起來有點眼熟,原來是《奇異博士》的班尼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特別參與演出。

他冷峻無比的告訴史考菲:「希望是一件危險的事。」 「在戰場上,只有最後站著的人,才是贏家。」 

11.jpg

29.jpg

二位小兵都是新面孔的演員,右邊是飾演史考菲爾德的喬治·麥凱(George MacKay),左邊是飾演布雷克的迪恩·查爾斯·查普曼(DeanCharles Chapman)。

16.jpg

《1917》的導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

33.jpg

攝影大師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曾經14次入圍奧斯卡,《1917》是他第15部入圍作品,這也是他和導演山姆曼德斯第三度合作。

28.jpg

電影拍攝中的一幕。

《1917》電影精彩花絮:幕後製作完整版。

20200130_1917.jpg

電影海報。

電影中文預告。

關於電影中的音樂,有一段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暗夜裡,好不容易逃出德軍追捕的史考菲,丟掉所有裝備,跳入了湍急的溪流中,經過一夜漂流,天已經亮了,他用盡力氣、越過許多浮腫的屍首,奮力爬上岸邊,當他走入叢林,看到一群士兵,沒想到正是他在尋找的第二營,精疲力竭的士兵們,正在聆聽一首古老的民謠《The Wayfaring Stranger》

I A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 (From 1917) | 1917 OST

《The Wayfaring Stranger》原是一首古老的愛爾蘭民謠(也有人說是英國民謠),但卻在美國流傳開來,1944年左右美國歌手Joan Baez將這首歌收入專輯發行,之後便廣為流傳,很多歌手都翻唱過,齊豫、鄭開來分別唱過男、女聲不同的版本,電影《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Cold Mountain》都曾收錄過這首歌作為片中插曲。

這首歌的述說一個漂泊異鄉的遊子,面對路途困頓、險阻,依然滿懷希望繼續前行,因為他相信慈愛天父會救贖所有子民,解脫這些試煉,帶領他們回到甜蜜的家鄉,曲風雖然哀傷,但歌詞卻讓人充滿了希望。

齊豫在2011年的專輯中,演唱《The Wayfaring Stranger》。

電影開場時,從二位小兵的對話,可以感受到史考菲對這個任務並不積極,他不在乎勳章和榮譽,只想平安回家,而布雷克看起來比較天真,加上哥哥也在第二營中,因此他非常積極想要盡快完成任務,在布雷克意外身亡前,心中仍不斷掛念著對家人的思念,這讓史考菲突然覺醒,了解到這趟任務有多麼重要,對他來說,前方那1600個兄弟,也和他一樣,有親人正在遠方等待他們平安回家,因此他抓緊時間,在無情砲火攻擊下,獨自穿過無人區,從絕望中站起,奮不顧身的拼命奔跑,史考菲這段從絕望到希望的心境轉折,也是整部電影最動人的地方。

《1917》的戰爭場面雖然不多,但是每個畫面都很懾慴人心,類似一鏡到底的運鏡方式,李史密斯(Lee Smith)高明的剪接技巧,讓人屏氣凝神的體會戰場上,無處可逃的驚悚感,那種身歷其境的壓迫與恐懼,加上淒涼悲壯的電影配樂,完全讓人有穿越時空,回到一戰現場的錯覺。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很值得觀看IMAX版本的大場面電影,光是誠品電影院的音響效果,就讓人震撼不已,相信IMAX版本應該會有更身歷其境的享受,透過大銀幕的視角,也更能仔細品味導演調度和編排劇情上的巧思,當然還有長鏡頭敘事,所帶來不同的觀影體驗。

電影結束前,史考菲再次走向一顆大樹,緩緩坐下,從開場的那棵樹到這棵樹,二個人變成了一個人,他取出小鐵盒,望著妻子的照片,背面寫著要他記得平安回家。在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年,二個小兵的故事,導演透過美到炫目的影像和詩意的台詞,讓戰爭電影有了不同的面向和視野,也在百年後的今日,讓我們再次省思和平的可貴。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