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他們不再老去They Shall Not Grow Old》是《魔戒》三部曲大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2018年最新的作品,他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帝國戰爭博物館一起合作,與400多名工作人員,過濾博物館收藏的影片,從2200多個小時的原始影片,以及600小時以上的錄音檔案中,花費四年時間,以英國軍人參戰的視角,運用現代科技修復影像、調整影格率、為影片上色、轉換成3D,並加上聲音後製,濃縮出一部100分鐘的戰爭紀實影片。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週年,這場歷時四年的戰爭,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當時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躍升成為世界第二強國,但它所擁有的殖民地,卻遠遠不如法國,因此德國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戰爭的導火線是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夫婦,被塞爾維亞人槍殺身亡,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王儲被槍殺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在不同的政治算計中,演變成同盟國與協約國二大陣營的世界大戰。

1918年11月11日一戰正式終結,為了紀念在這場戰爭中,所有陣亡將士以及為他們傷痛的家人,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在1919年宣布將這一天訂為「停戰紀念日」,也被稱為「國殤紀念日」或「虞美人花日」,美國則稱為「退伍軍人日」。一戰結束後,英國因為巨大戰爭開支導致黃金外流,英鎊遭到擠兌,美元逐漸取代了英鎊,之後由美國取得歐洲霸權的地位,俄羅斯也逐漸走向共產制度,世界局勢又有了一番新的變化。

04.jpg

電影並沒有花太多時間解釋一戰背後的歷史,比較令人震撼的是,導演用了許多軍人戰死沙場的真實畫面,看起來非常怵目驚心。

黑白和彩色畫面的對照,感覺好像坐上了時光機,來到了一次世界大戰的現場。

前半段大多是黑白影片,開始打仗時慢慢變成彩色畫面,戰爭結束後又變成黑白影像,導演特別請來唇語學家,協助影片配音,從影片中分析他們無聲的唇動,正在說些什麼,聽著這些年輕士兵的閒聊、玩笑、喪氣話,以及死亡迫近時的低語,還原出當時他們的內心世界,一百年前的歷史,再次栩栩如生的重現眼前,透過這些珍貴畫面以及聲音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再只是歷史課本上的名詞,在科技的協助下,彷彿走入了一百年前的時空中。

這場大型軍事衝突,士兵和平民的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人,透過紀錄片《他們不再老去》,讓人看見這些曾經真實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

02.jpg

影片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年輕的士兵,當年都還沒滿18歲,就主動加入從軍的行列。

透過唇語專家協助,導演說這些孩子參軍的理由,很多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基於愛國心,他們只是想逃離無聊的家鄉,展開冒險新生活,所以帶著一點天真與興奮,志願加入軍隊,但是到了前線,面對殘酷的戰爭,惡劣的環境,現實逼迫著必須成為馬上能拿槍殺敵的戰士,出發時眼神中的光彩,經歷過戰壕生活後,早已被毒氣、鼠疫、砲彈、病痛、死亡,這些噩夢淹沒。

20.jpg

06.jpg

19.jpg

13.jpg

彼得傑克森施展了時光倒流的魔法,將一次世界大戰時,所拍下黑白無聲的紀錄影片,變成了有聲音和色彩的真實紀錄片,讓百年前的戰場在今日復活。

18.jpg

07.jpg

▲戰爭之中最殘酷的一件事,就是隨時都要面對死亡,「那些人們永遠不會知道,今天一起睡的同袍,明天會在你身旁死去,這是什麼感受。」

08.jpg

09.jpg

短暫休兵的日子,士兵們齊聚在一起演奏樂器、唱歌。

17.jpg

16.jpg

偶爾也有休閒娛樂的時間,讓這些前線的士兵,可以稍作喘息。

14.jpg

12.jpg

15.jpg

一戰期間,各種軍事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

但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當坦克、快艇、戰鬥艦等鋼鐵巨獸紛紛投入戰場時,醫療技術卻還是很落後,所以成千上萬的同盟國以及協約國的士兵們,終日躲在陰暗潮濕的戰壕中,只能祈禱自己不會被飛來的炮彈或敵方戰壕的狙擊手打中,那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彈孔,也可能因為傷口感染而丟掉性命。

03.jpg

戰爭結束,倖存的士兵回到家鄉,因為受傷和戰爭的隔絕,很多人都失去了工作和社交的能力。

電影最後停在一段看似玩笑的畫面上,一位士兵回到家鄉,走進商店,老闆看見久違的客人,問他:「你這幾年怎麼都不見蹤影了,我以為你去值夜班了。」現實生活是,這些曾經用生命守護國家的軍人,早已無人聞問他們的生活了。

「戰後還活著是一種傷痛,而且是永遠無人能理解的傷痛。」

10.jpg

電影片名《They Shall Not Grow Old》,出自英國著名詩人勞倫斯·比尼恩(Laurence Binyon)在1914年,發表在英國《泰晤士報》上的作品《謹獻給陣亡將士/For The Fallen》。

這首詩描述了對犧牲戰士的緬懷之情,非常感人,詩中第四段,也成為西方緬懷陣亡將士的著名輓詞,在歐美一些追悼紀念會上,幾乎都會有誦讀這首詩的儀式。

They shall grow not old,
as we that are left grow old:
Age shall not weary them,
nor the years contemn.
At the going down of the sun and in the morning,
We will remember them.

他們不會變老,
歲月沒有留下滄桑的痕跡;
他們不為耄耋所難,
永遠不為殘年所累。
每當夕陽西下,
每當清晨來臨,
我們就會想起他們。

詩中第一句「They shall grow not old.」順序顛倒並不是錯誤,而是為了呼應了一戰時期,法國軍隊的經典口號:「They shall not pass」,意思是「不能讓敵人通過防線,誓死堅守」。

20190329_他們不再老去.jpg

電影海報。

《他們不再老去》導演彼得傑克森,談幕後製作花絮。

電影片頭的口哨音樂,來自「hanging on the old barbed wire」,這是一首著名的英國反戰軍歌。

電影中文預告。

紀錄片結尾,彼得傑克森特別說明,要將這部紀錄片獻給祖父,一位被戰爭奪走生命的一戰士兵,從小家裡的書架上,總是擺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的書籍,傑克森的父親,也不斷告訴家人關於這段戰爭和祖父的故事,因此他要用這部作品來紀念未曾見過面的祖父。

從歷史課本上得到的知識,讓我們以為戰爭雙方,必定帶著很深的仇恨,導演在訪問中特別提到:「這部紀錄片會讓你瞭解,這不是一場關於仇恨的戰爭,當時雙方都是奉命與對方戰鬥,沒有人明白告訴他們,到底是為什麼而戰,英軍與德軍雙方處境相同,都是躲在潮濕陰暗的壕溝中,吃著同樣糟糕的食物,過著同樣可怕的生活,所以他們互相同情,也不怨恨對方,甚至能感覺到彼此都是戰爭的受害者,這一點讓我大為震驚!!」這樣的揭實,也顛覆了我們對法、德參與這場世界大戰的想法。

看完《他們不再老去》,讓人想起了著名的反戰小說「西線無戰事」,書中的主角保羅,也是在十多歲的時候參加國民志願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在戰場上度過,看著同行的夥伴接連犧牲,在互相殺戮的過程中,他不斷探尋自己的人生價值,也不停反思,到底「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政治的局勢詭譎多變,國與國之間的聯盟,都是以利益為考量,但是對無辜的平民百姓來說,這樣的犧牲真的太不值得了。

這部紀錄片沒有主角,沒有劇情,沒有特效,只有戰場上的日常,而沒有機會變老的戰士,是一群沒有名字的人,但值得在歷史上被書寫,當黑白畫面上,襯著蘇格蘭風笛演奏出《勇士無畏進行曲》時,這才發現眼前的視線已模糊,他們不會變老,因為再也沒有機會老去。

 

讀 |

西線無戰事(80週年紀念版)

arrow
arrow

    麋鹿與浣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